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弃逐与回归——上古弃逐文学与文化导论(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2014年4期 尚永亮 参加讨论

    作为骚体逐臣诗的代表作,《离骚》不仅受到此前弃妇诗的影响,而且与《诗经》中的逐臣诗也存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内在关联。具体来说,围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一核心环节,在被逐原因、被逐过程、抒悲写怨等基本形态上,《离骚》与《四月》更为接近;在怨慕心态与刺谗特点上,与《小弁》具有较多的内在关联;在心性志节与作品内含的多元义项上,与《柏舟》存在明显的承接关系。如果收拢视线,仅从《柏舟》兼具夫妇、逐臣之多元义项这一点来看,则其创作既有可能出自妇人之手,写其为夫所弃的遭遇,也可能是孤臣之作,述其见嫉于群小的境况。而无论哪种情形,都大大扩展、提升了诗的意义空间,并与春秋时代流行的对弃妇诗的政治性解读一起,强化了男女君臣间的文化关联,为《离骚》象喻范式的构成导夫先路。[12]
    《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既以香草美人作比,借特定物象喻意,又将若干个别的、分散的比兴联缀起来,整体思考,强化关联,通过对这些物象和语汇的反复使用,极度凸显其功用和地位,形成表征主体情意的特殊符号或固定载体,由此营构出一条借弃妇喻逐臣、借男女喻君臣的庞大整一的象喻系统,最终达成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的深层契合。这是一种极具典范性的创作方法,也是一种以象喻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而在其内里,则潜隐着中国文化中阴阳、男女、夫妇、君臣相对应、相关合的基本元素。《易·坤卦·文言》释“坤”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即是将妻道与臣道相提并论,而统归之于“坤”。孔颖达《正义》申言:“欲明坤道处卑,待唱乃和。故历言此三事,皆卑应于尊,下顺于上也。”王夫之《诗广传》更进一解:“臣之于君委身焉,妇之于夫委身焉,一委而勿容自已,荣辱自彼而生死与俱。”细审这里对妇与臣“应于尊”、“委身”特点的一再强调,说明二者间的关联及其要因已被古人清晰认知。而这样一种认知,在身遭弃逐如同弃妇的屈原这里则得到了文学创作层面的形象落实。在《离骚》中,诗人径直以夫妇关系象喻君臣关系,将君王对其信任喻为夫妇好合之初的“成言”,将君臣间的聚合离弃喻为“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正体现了朱熹《楚辞集注》所谓“女将行而见弃,正君臣之契已合而复离之比也”的关合情形。由是言之,自《离骚》始,“家之弃妇”与“国之逐臣”间的结合由隐微转向了明朗,由浮泛转向了真切,由局部转向了整体,由随意转向了自觉,从而具有了典型的范式意义。[13]《离骚》所展示的这种象喻特点及由此构成的创作范式一经出现,便与其深厚广博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具有了极大的吸附力和典范性,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昭示作用,而且也在承接前人的基础上,将弃逐文学及其艺术表现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