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作家黛博拉·阿德莱德 著 “徳丽雅·班内特就要死了”,同“徳丽雅·班内特已经死了”相比,后者平淡得多,也是最终的结果。徳丽雅·班内特是个文艺女青年,也是一个读者...
在清代两百六十多年里,夷夏之辨最初是明末遗民用来对付新朝的东西。而由此催发的文祸蔓延百年,则造成了刀锯迫视之下的夷夏之义既无可辨,又不能辨。所以在身历鼎革的一代遗...
近日,美国女作家达娜·斯皮奥塔(Dana Spiotta)的小说《销毁文件》(Eat the Document)的中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一些反战人士采取极端手段,以...
当今俄罗斯文坛颇有盛名的女作家、翻译家、散文家以及评论家叶莲娜·契若娃(Елена Чижова)出生在文化名城彼得堡,是彼得堡《世界言论》杂志主编和“圣彼得堡俄语笔会”俱乐...
在20世纪俄罗斯戏剧史上,始终存在着果戈理和契诃夫两个戏剧传统。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契诃夫戏剧传统对苏联戏剧的影响应该说越来越明显,这尤其体现在万比洛夫、戏剧新浪潮和后...
美国萨勒姆(Salem)小镇因女巫而出名。早在1692年,萨勒姆一个牧师家的一对男女小孩,声称看到了异象。紧接着他们人形大变,呻吟作苦。官方很快将疑点集中到牧师家的印第安女仆身...
在经过了改革开放前20年(1978-1998)的大量翻译、介绍、研究之后,中国对西方文论的译介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冷静、较为全面和更有选择的时期。特别是,在近十年(1999-2009)中,在对“失语...
瘦弱的女孩拼命地奔跑,背后几个人面目狰狞地追逐着……我惊叫一声醒来,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这样些许惊悚、些许紧张的梦是《饥饿游戏》带给我的。尽管心有余悸,但还是伸手...
歌德和席勒在中国的传播已近一百年的时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接受美学的奠基人汉斯·罗伯特·姚斯认为“应该把一部作品置于它的历史‘视野’中,即置于它由之产生的种种文化意...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英国首屈一指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可谓文坛的常青树,其风格之多变、思想之深邃、观点之犀利、见解之新颖,一直为评论家所称道。莱辛的主...
《昨日之旅》[奥]斯台芬·茨威格著张玉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读茨威格的小说,有点像在读李商隐的爱情诗,两者营造出的都是那种幽深迷蒙、缠绵悱恻的氛围。李商隐的无题诗...
一个世纪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带着他的《小飞侠彼得·潘》以童话剧的表演方式与世人见面。巴里先生那生花之笔把彼得·潘在“梦幻岛”上演的一连串冒险故事描述得活灵活现,...
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1919年-2010年)在家中安然去世,享年91岁。塞林格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他的成名作、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几十年来不但影响了美国几代年轻人,也直接影...
2月22日,日本学者小森阳一、岛村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与中国学者一起,解读日本作家、诺奖得者大江健三郎的新作《水死》。《水死》于2009年12月17日由日本讲谈社出版,中...
继《追风筝的人》之后,《喀布尔书商》以对一个阿富汗中产阶级家庭日常生活的出色描写博得各国读者的青睐。近日,该书作者奥斯娜·塞厄斯塔应挪威驻华大使馆、复旦大学北欧中...
“这是献给整个墨西哥文学的大奖” ——2009年塞万提斯文学奖得主帕切科其人其作 曾几何时,世界文学言必称拉美。上世纪六十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气势磅礴,一位位世界级...
读布鲁诺·舒尔茨(Bruno Schulz)时,你会发觉自己不得不时常停顿,似乎总需要调整一下视距,调整一下节奏,自然也需要调整一下思维和心态,并不主要是因为深奥、晦涩,而更多的是因...
重建集体记忆的写作 ——评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 只有那些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反复更迭的人,才会强烈地意识到“一切事情都以一种闻所未闻的速度被遗忘”。写作是...
近年来我国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工作成绩显著,出版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对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还有待加强。抗战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的大量译...
抛开生活方式不谈,为节育而苦恼的一部分人,是否知道在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为不能节育而苦恼?后者,正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戴维·洛奇的小说《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探讨的主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