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注重技巧创新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销毁文件》中译本出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乔国强、张甜 参加讨论

    近日,美国女作家达娜·斯皮奥塔(Dana Spiotta)的小说《销毁文件》(Eat the Document)的中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一些反战人士采取极端手段,以迫使美国政府停止战争。战争停止了,但遗留给人们的思考还远远没有停止。《销毁文件》所思考的就是战争给人们都带来了些什么。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因参与抗议越战的恐怖暴力活动而被通缉的凯瑟琳·安·鲍尔于1993年9月向波士顿警局自首这一事件。小说主人公玛丽·惠特克是生活在70年代的反战热血青年。因痛恨战争,她和男友等制造了一起爆炸事件,想以此警告并惩罚对越战进行援助并向美国军队提供服务的大资本家们,却造成了无辜人员的伤亡,被警方追捕,从此亡命天涯。30年后,玛丽等人“幡然醒悟”,到警局自首,面临法律制裁。小说虽围绕战争与反战来写,但真正关心的却是战争与反战对人们的影响。
    斯皮奥塔在接受采访时说:“对我来说,把历史语境安排好是极其重要的。”历史语境对凸现小说的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充分利用了时代的宽度和长度,将20世纪最后30年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小说的历史语境中,在对历史画卷的铺展中揭示了对“后越战”时代的认识。除此之外,小说还展现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元素,如音乐、艺术、电影、黑客、青年群居生活、激进主义社团、女性主义等,让读者在更为广阔的地域和领域里领略美国的社会生活及其变迁的历史。
    小说的框架似用蒙太奇电影手法衔接而成,看似不受时空限制,将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角度摆放在一起的叙事策略,拓展了叙事疆界,也将历史语境最大化地发挥了作用。斯皮奥塔还运用摄像机镜头这一独特视角,客观地再现美国民间团体的活动情况和当年反越战运动中的暴力行为。作者让聚焦在镜头和片外人物的目光间转换,共同构成了一种视阈网络。这种双重的“阅读”叙事技巧——对电影镜头的“阅读”是由小说中的人物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在增加了叙事和阅读间张力的同时,还邀请读者参与共同构建隐含其中的价值体系。
    《销毁文件》是达纳·斯皮奥塔的第二本小说。她的第一本小说名为《照亮旷野》(Lightning Field),完成于2001年。《销毁文件》为她赢得了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有学者认为,她的创作代表了一种新的潮流,即在关注形式技巧创新的同时,更为注重与社会现实的契合。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她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似有回归到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上的迹象。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