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延安文艺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年代生成和发展的文艺形态,它为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和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中的...
标题注释: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98)的成果。 作者简介: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 高尔基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
作者简介: 和希林,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及民国词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任访秋(1909-2000),原名维焜,字仿樵,笔名访秋,河南南召县人。1923年夏,任访...
内容提要: 鲁迅研究突飞猛进,同辈的和新一代同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当我们回顾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当我们携带着古今贯通的知识结构,重新返回鲁迅研究的时候,依然...
摘要: 鲁迅的短篇小说《明天》形式完熟,却一直被认为是一篇内容简单之作。将之置于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延长线上,并从"思想小说"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中平行并立的空间形式——...
内容提要: 《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是沈从文在一九四九年精神“失常”时写的文章,是自杀前的“绝笔”。这篇重要文献最近公开发表,记录了他特殊时期的精神状况。 关 键...
内容提要: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早年中国学生留学海外运动无疑构成了直接源头。其间,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以集束式的方式留(游)学欧洲,既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刻录...
内容提要: 1930年代女诗人徐芳的创作近年才为海峡两岸学界所关注,但对她作品的整理还有不少遗漏。本文梳理并解读新发现的5篇徐芳诗文。 关 键 词: 徐芳/新诗/小说/纪念刘半农...
内容提要: 段祺瑞内阁决定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舒缓了财政上的压力。首先,对德奥的赔款立即停止,协约国中《辛丑条约》的签字国也同意,从1917年开始,庚子赔款缓付5年(即推迟...
内容提要: 双重经验是指具有在两个国家或地区居留与生活的经历,并对两地都有着深刻的生存与审美体验,并且能够在他们的文艺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对于大半生居住与生活在中...
内容提要: 本文在简述以往卞之琳研究的成绩与局限之后,从卞之琳所置身的文化语境、个人诗学语境—文化诗学渊源、成长环境出发,具体分析了卞之琳诗的境界和文化意蕴,进而从...
作者简介: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一、“重读”的起点:由“人”出发还是由“事”出发? 赵树理的小说《邪不压正》①1948年10月13日起在《人民日报》上连载,马上就引起了激烈...
内容提要: 赵树理的两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与《李有才板话》从不同侧面体现作者对革命政权下乡村由“旧”转“新”所依托机制的构想。作者理想中的乡村变革不仅是革命力量促...
说明:1930年初,周扬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借助英文翻译介绍苏俄文艺,并写有若干“译者的话”、“译后记”、“译者附记”等。1932年10-12月,他接替姚篷子主编“左联”机关刊物《...
内容提要: 本文区分了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和翻译现代性,并缕析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现代性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体现。这有助于理解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不同流派、思潮的选择...
内容提要: 抗战期间从《诗帆》与《小雅》诗刊衍化过来的先锋群落“中国诗艺社”,在观照个体生命情绪同时,努力向“蔽塞的小天地”外放眼,表现现实心理感受,出现了一定的理...
内容提要: 陈寅恪、吴宓、朱自清、潘光旦、浦薛凤、魏建功、浦江清、萧涤非等八位西南联大教授抗战期间多有旧体诗创作,当初很少公开发表。他们之间的相互唱酬不只是因为共同...
内容提要: 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模式,是“五四”乡土小说及其后的重要乡土小说作家和流派的被模仿式。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并存着改造农业社会国民劣根性的使命感与哀怜同...
内容提要: 革命文学和国民大革命息息相关,可是以往研究界基于单一的立场把复杂的国民大革命简单化,进而把丰富的革命文学狭窄化。从多维的革命视野出发,考察1928年国民党中...
内容提要: 处于“过渡时代”的梁启超,在演绎中国现代散文发生的多幕剧中,扮演着一个多有作为的主角。最具有散文文体史意义的是梁启超的“文界革命”。“文界革命”在他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