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失乐园》:在爱与罪之间 2018-03-12
《失乐园》,[日]渡边淳一著,林少华译,青岛出版社出版,45.00元 “得到—发现—失去”这一过程,是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叙事语境、不同事件中的一个模式化的事件发生内在逻辑。...
[翻译] 文学翻译:拆解与重建 2018-03-12
文学翻译是一切翻译中最具情感色彩的翻译。翻译文学是“有温度”的情感交流的产物。 这种交流,是文学的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是人生体验的交流。任何文学创作的经历,都是个体...
[作家印象] 肉行僧:菲利普·罗斯的虚无主义 2018-03-09
《破格》英文版封面 文 | 【英】詹姆斯·伍德 译 | 黄远帆 1. 直到最近,菲利普•罗斯才开始把他的危险关进笼子,把他的偏执变成惯例。他的人物还是相互咆哮,可是太像说理了,反...
[翻译] 翻译艾米丽·狄金森,究竟要从哪里出发,向何处抵达 2018-03-08
为了在汉语里敞开狄金森诗歌的可能性,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和美国狄金森国际学会(Emily Dickinson International Society)联合发起并组织了 “狄金森合作翻译项目”,共同翻译并精...
[评论] 王安忆解读《悲惨世界》:冉·阿让一个人的苦行、苦修 2018-03-07
我为什么要谈《悲惨世界》呢?在我阅读的世界里有两座大山,一座是《悲惨世界》,一座是《战争与和平》,我一直很想去攀登。这两部作品太重大了,规模非常宏大!现在有个很奇...
[评论] 梁鸿:爱的形式 2018-03-06
一 有一天,也许是一个午后,我记不得是哪一时刻了,只记得当时阳光正好,明亮但不刺眼,安静又不寂寥,光线非常舒服,我又一次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每年给本科生上课,我都...
[作家印象] 刘文飞:追寻契诃夫的足迹 2018-03-06
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是一种旅行,游历与契诃夫相关的地方也是一种阅读。我读过契诃夫的许多作品,也游历过许多“契诃夫名胜”,一直在阅读和游历中追寻契诃夫的足迹。 一 上世纪...
[评论] 村上的“小资”与作家的自我超越———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 2018-03-06
我真的怀疑,恐怕 《刺杀骑士团长》 的写作大纲还真是在十多年前的 《海边的卡夫卡》 里就已经埋下了。 比起别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或是非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
[艺术漫谈] 《双面格蕾丝》:一幅悲凉哀伤的长卷 2018-03-06
2017年是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斯特伍德在荧屏上大放异彩的一年。备受好评的《使女的故事》才在年末各大颁奖礼上斩获多个奖项,刚刚公布的“2018年加拿大影视奖”提名名...
[翻译] 民族精神回溯与自我认识的史书——有感于《俄国文学史》的翻译与研究 2018-03-06
围绕编撰多卷本《俄国文学史》的问题,国内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展开过多次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正式启动。在这一背景下,为一种学术紧迫感所驱使,我们决定翻译由苏...
[作家印象] “抒情现实主义”的屠格涅夫 2018-03-05
屠格涅夫(1818—1883),以丰富的著作构筑了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为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被称为“唯美作家...
[评论] 传教士作品影响卡夫卡中国题材小说 2018-03-05
“假如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且即将启程返回家乡(我根本上就是个中国人,此刻正走在返乡的路上)……”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曾在寄给女友的明信片上这样...
[评论] 孤独、饥渴以及幻觉 2018-03-05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陶玉平译,南海出版公司出版,35.00元 马尔克斯的处女作,通常以《枯枝败叶》来举例,然而,根据时间推算,这部非...
[评论] 翱翔的自由,更是理念的坚持——读巴勃罗·卡萨尔斯《白鸟之家》 2018-03-05
《白鸟之歌》[西]巴勃罗·卡萨尔斯、[美]艾伯特·E.卡恩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白鸟之歌》,一本蒙尘数十年的口述传记,由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娓娓道来,一段史诗般的传奇人...
[评论] 这是现代人共同体验到的绝望 2018-03-02
这个故事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同样也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现代都市。 这是现代人共同体验到的绝望。 “无论如何,只有一条阴暗、孤寂的隧道,那就是我的隧道。”这句话如谜语...
[评论] 《在苦行僧斗篷中旅行》:一个英国作家的巴基斯坦寻根之旅 2018-03-02
【编者按】旅行写作界的风向标,爱德华·斯坦福旅行写作奖于2月1日在伦敦颁出2018年全部奖项,其中,“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书”大奖的归属最受瞩目,它被授予保加利亚籍诗人、作...
[评论] “我只有一句话:这是一部非常非常伟大的小说。” 2018-02-28
乔纳森•利特尔在《善心女神》中,对德国当局在二战中的怪形怪状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利特尔利用长达5年的时间搜集资料,连当时的天候状况、人员间的对...
[评论] 加缪:推着徒劳巨石的西西弗,其实是幸福的 2018-02-28
吾魂兮无求乎永生, 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西西弗神话》题词 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
[艺术漫谈] 女性成长童话和“马戏团叙事”的隐秘力量 2018-02-28
电影《马戏之王》创造了炫目的奇观,但它最终沦为保守的美国中产成功梦。这压抑了“马戏团叙事”本应具有的粗野的、生机勃勃的力量。而在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笔下,“马...
[评论]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研究》为什么重要? 2018-02-27
华裔美国诗歌研究界一直以来有一个尴尬的现实:即有研究论文、相关译作,却没有研究专著。而今,随着《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研究》 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的出版,对华裔美国诗歌研究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