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疑问代词“谁”的虚指和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12)


    这样,我们就把“谁”的语义解释的重担,都推卸到了相关句子的语气上了。好在人们对于语句的语气、情态等主观性表达是极其敏感的。⑨比如,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有时并没有听清对方话语的具体内容,但是却完全洞悉对方的交际意图和情感态度(比如,告知vs.询问、支持vs.反驳、劝导vs.教训、建议vs.命令、赞扬vs.批评、喜欢vs.厌恶、肯定vs.否定、介绍vs.夸耀、庆幸vs.遗憾,等等)。例如:⑩
    (38)a.When you have the plane,who needs the bus?
    b.有飞机了,谁还坐巴士啊?
    (39)a.If you have the plane,why do you take the bus?
    b.有飞机了,为什么还要坐巴士啊?
    上面的例(38)和例(39)中的汉语和英语句子,尽管措辞不完全相同;但是语气(反问)相同,表示的句式意义(否定)也相同。
    更何况,面对面交谈时还有语调重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副语言”(paralanguage),在不加掩饰地提示着语气及其背后的语义呢。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不自觉的副语言往往比“正语言”(言词语言,verbal language)更加真实可靠;因此,脸不红、心不跳地随口说谎话,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此外,据心理学家有过报道,即使是1岁左右的婴儿,也能根据对方的表情和身姿,来正确地判断对方是否真的喜欢自己。因此,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智力在语义解释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文章最后指出,像“谁让我小呢?”之类特殊反问句,不能直接简单地理解为“没人(谁也没)……”。这种反问句通常用来解释相关的原因,并且带有自我埋怨、自我调侃、自我解嘲、无可奈何等含义。通过多级变换、回溯反推等分析程序,可以知道这种反问句跟其他“谁”类反问句在语义解释上具有一致性。
    ①本组例子引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本文其他例句若无说明,均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②关于虚指和否定用法的“谁”的读音,参考Chao(1968)对于“谁、什么”的描写和说明。
    ③关于否定用法与任指用法之间的关系,我们拟另文讨论。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指出这一点。
    ④Huang(1982)和Li(1992)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讨论了汉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的句法、语义条件。
    ⑤我们这里的认识领域,大致相当于Sweetser(1990)的epistemic level和Traugott(1982)的expressive meanings。
    ⑥这种语气差别,在书面上表现为使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等不同的标点符号。
    ⑦其实,“疑善信恶”和“疑有信无”这种种认知特点,都可以归结为更为一般的“疑实信虚”。陆丙甫先生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们:古代汉语动词性宾语的虚实跟述语动词采用肯定还是否定形式相关。谨此谢忱。
    ⑧关于前两个反问句(即“我还说什么?”和“我说了又能起什么作用?”)的否定语义的形成机制,请看袁毓林、刘彬(2016)的相关讨论。
    ⑨正如柯林斯所说,“人由于进化——即与动物的分离——对他人的情绪和各种信号就更加敏感了。如果我们面对面和对方交流,把注意力集中到彼此身上,往往产生共情,大致相当于中国哲人孟子说的‘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参见《新京报》2016年10月8日社科B05版《对话柯林斯探询暴力产生前的心理脉动》。
    ⑩下面的例子根据北美崔哥下面的博客文字改编:“1999年以后,中国开始大量的从波音购买飞机,所以有很多发布会,那么发布会上翻译的另一个功用相当于主持人。由此一个美国记者问,为什么中国不买法国空客,而买波音?全场鸦雀无声,没人回答。我正好站着呢,我说,嗨,有飞机谁坐bus啊。后来过了一礼拜,波音公司销售总监找到我,说崔先生我们想要使您说的那句话,您能否授权给我们。我说我说什么了,他说你说when you have the plane,who needs the bus。”见凤凰卫视中文台《名人面对面:北美崔哥专访》,http://blog.sina.com.cn/xugehui。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