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事实的申明:体标记“在”的语用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2-25 《世界汉语教学》 郭晓麟 参加讨论

    Fact Declaring:Pragmatic Meaning of Aspect Marker “zai(在)”
    作 者:郭晓麟
    作者简介:郭晓麟,女,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对外汉语语法,E-mail:guoxiaolin@blcu.edu.cn。
    原发信息:《世界汉语教学》(京)2015年第20154期
    内容提要:现代汉语中体标记“在”的使用缺乏强制性,其隐现受到语用因素的极大影响。本文认为“在”的语用功能是表达事实的申明,并试图解决三个相关问题:一、需要申明的事实:低预期度、低直观度的事实由于认知难度的存在而需要申明;二、事实申明的方式:探究、断定、分辨和揭示是事实申明的四种方式,其中“揭示”数量最多,也最为典型地体现了言者对信息的高度掌控;三、事实申明的目的:言者申明事实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从而达到“劝信”和“劝为”的目的。
    关 键 词:“在”/体标记/语用意义/事实申明
    标题注释: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项目编号:15WYB033)成果。
     
    一 引言
    “在”作为现代汉语的体标记,其体貌意义得到了众多的关注。研究角度大致包括:与同类体标记(包括“正、正在、着、呢”)的对比研究(潘文娱,1980;郭风岚,1998;陈月明,1999;方梅,2000;肖奚强,2002;张亚军,2002;石毓智,2006;杨西彬,2013)、语法化研究(伊原大策,1986;张亚军,2002;高增霞,2005;付义琴等,2007;张劼,2011)、类型学研究(高增霞,2005;陈前瑞,2008)、方言研究(于根元,1981;汪国胜,1999)等等。有关其体貌意义学界并无太大分歧,本文采用陈前瑞(2008)的表述:“在”是现代汉语进行体(内部视点体)标记。
    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常面临“在”的隐现问题:现实话语中的句子有很多“在”缺省的情况,这是汉语体标记使用“缺乏强制性”(Bybee,1997:32;吴福祥,2005;陈前瑞,2008:12)的体现。比较两组句子,同样是内部视点,a句带有体标记“在”,b句则不带:
    (1)a.“郭燕,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说实话。”“没有啊。”“没有?我可都知道。你想想吧!”“你在说什么啊?”(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b.啊?什么?你说什么?喂,喂喂……(电视剧《我爱我家》)
    (2)a.我在等你的回信,别把我晾在那里好吗?(某征婚网站会员信件内容)
    b原谅我吧,我真的很爱你,我等你的回信。(某网站道歉帖)
    这种现象造成了汉语学习者的困惑,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下问题:“在”究竟什么时候出现,其中的影响因素是什么?Hopper(1982:5)指出,“体的概念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狭义的语义概念,而是一个话语一语用概念”。我们相信,体标记“在”隐现的背后应该隐藏着更多的语用因素。正如陈前瑞(2008:29)所指出的,“对于汉语这种不具有强制性体貌标记的语言来说,话语或语用的因素更值得研究。”
    有关“在”的语用意义,现有文献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泽田启二(1983)认为,“在VP”经常用于“是”字句,并常与语气副词“到底、究竟”等以及插入语“看起来、你瞧”等同现,典型地表示“主张或推测某行为存在”。陈月明(1999)认为,“在VP”可以表达活动的进行,而活动具有非直观的特点,所以“在VP”可用来“揭示表象后进行的实质活动”。高增霞(2005)认为“在VP”常出现其中的句子意义可以概括为“推测、判断”。在“揭示、主张、推测、判断”这些关键词中,其共同点是对于“事实”的探寻与宣示。吕叔湘(1941)的观点更为明确,他认为“在”为“申言之词”,“以祛疑树信为用”①,更强调了对于“事实”的申述。经过对前人思路的整理,我们确认:体标记“在”的语用意义是“对于事实的申明”。至此,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明确:什么样的事实需要申明?如何申明?为何要申明?
    我们选取了三部电视剧台词,王朔的部分作品,以及柯云路的《夜与昼》,超过280万字的当代语料。②经过全面检索,共得到784个“在VP”的用例。本文的考察基于以上语料,另偶有用例取自相关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