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近二十年的古汉语词汇研究(8)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2015年第1期 方一新 刘哲 参加讨论

    董为光的文章探讨了汉语词义引申发展的原因,《词义引申组系的“横向联系”》(《语言研究》1991.2)、《词义系统中的本源义》(《语言研究》1998.2)提出确定词本义的时候还要分析来源义和旁支义的关系,要考察某词与同组系词之间的横向联系。《汉语“吃~”类说法文化探源》(《语言研究》1995.2)则是汉语词汇与文化关系的探讨 
    汪维辉《论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语言研究》2006.2)倡导要仔细研究词的意义,就必须研究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词义。 
    1.3语料分析和研究 
    1.3.1介绍语料的文章 
    古汉语词汇研究离不开对语料的整理和分析,有些文章专门讨论语料的价值,如刘坚《<训世评话>中所见明代前期汉语的一些特点》(《中国语文》1992.4)。 
    方一新《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中国语文》1996.2)介绍了东汉语料在汉语词汇史上的价值,并且强调要注意鉴别真伪。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及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中国语文》1999.2)—文对《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举书中日语词、唐代口语词、新词新义以展示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引人注目。李崇兴《<元典章·刑部>的语料价值》(《语言研究》2000.3)介绍了《元典章》的价值,指出研究《元典章》要注意材料的特殊性,对其中语体部分和蒙古语成分需仔细辨别。 
    1.3.2对语料的考辨 
    有地藏堂贞二《从语言的角度看<儒林外史>的作者问题》(《中国语文》2000.1),遇笑容《也谈<儒林外史>语言中的“异质”》(《中国语文》2003.1),汪维辉《<朴通事>的成书年代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2006.3)等。王锳《<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补证》(《中国语文》2006.1)一文很精彩,通过六个词语来补证八卷本《搜神记》的时代,说明了运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词语对鉴定作品语言年代的重要性。 
    汪维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刊刻于南宋的文献学证据及相关问题》(《语言研究》2010.4)说明从语言角度鉴别作品的年代需要谨慎,在研究中需要重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 
    1.3.3对语料误用问题的分析 
    语料的整理是研究的第一步’尤其是词汇史研究中,如果不熟悉语料的时代,不能辨别语料的真伪,那对研究来说是致命的弱点。汪维辉《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03.4)指出在研究《训世评话》中由于不明词义导致的错误。卢巧琴、颜洽茂《中古译经年代与“感染生义”的判别》(《中国语文》2010.1)—文对中古译经年代和如何判别“感染生义”作了讨论。文章通过分析“许”的指代义被误作感染而成这一例子,强调使用中古翻译佛经的时候必须先对语料年代进行鉴别。董志翘《训诂学与汉语史研究》(《语言研究》2005.6)强调了研究训诂学时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熟悉词汇的历史演变等问题,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理解,对研究大不利。华学诚《<汉语方言大词典>古文献引用问题例说》(《语言研究》2004.4)讨论了《汉语方言大词典》所引古文献中的不恰当的地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