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加强审稿,进一步提高刊发文章的质量 两种期刊所收录的文章也有小部分有不足之处。举两例: 《屈原“哀民生之多艰”正解》(《中国语文》2012.1)一文将“民生”解释为“人生”、“人心”,其实这个说法早有人提出。如龚维英《<离骚>“哀民生”句的确诂》(《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就已作过详细讨论,认为“民生”即“人生”。 有篇讨论新兴量词的文章(《中国语文》2007.2:187),举(1)取葱白两握掘半升(伯3930,55行)(2)韭一掘(同上,123行)两例,此外还列举明代医书《普剂方》多例“掘”作“量词”的用例。正如史文磊(《中国语文》2008.3)所指出的那样,该文所举的这些“掘”,都是“握”的讹字,《普剂方》各例也均有“握”的异文,不可据信。此外,还可指出:“握”本指(用手)握持,执持,“一握”指一只手可拿桓之物或可把住的分量(大小、长短),用例甚夥,如《文子·道原》:“卷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乐府诗集》卷一〇〇僧贯休《九首曲》:“一握髯一握丝,须坑拧只为平戎术。“ 在古代医书中,“一握”指一把(抓)的药量,《金匮要略》卷《杂疗方第二十三》:“败蒲一握,三寸;桃仁四十九个,去皮尖,熬。”《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八《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取灯心一握,水二升,煎取五合,食前服一钱匕。”《刘涓子鬼遗方》卷五《治痈肿增损竹叶汤方》:“竹叶一握,切;当归、获苳……各二两。”用法均同。而并无“一掘”或“两掘”的用例。 《说“开心”与“关心”》(《中国语文》2009.5)一文讨论的问题很有意思,也调査了很多语料,但在古籍引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弓丨《世说新语?贤媛》:“至于眼耳,关于神明,哪可便与人隔。”按:哪,应作“那”。疑问副词“哪”的产生较晚,至少在唐代以前,古籍中表示疑问用“那”不用“哪”。该文标引古书的体例也存在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多涉及古代用例的调查、引证,有的例子还比较关键,表明作者使用的并非第一手材料或仅依据电子文本而不核对原文。令人担心的是,这类现象现今有增多的趋势。前提(语料)有问题,则研究结论就可想而知了。 这同时也说明:除了要求来稿者认真检核所有引例外,编辑部在审、校稿件时,有时也需要对可疑(疑误)的例子进行抽查、核对,以减少失误。 总之,我们认为:(中国语文》、《语言研究》有关古汉语词汇板块刊发的文章,代表了国内这一领域的较新、较前沿的研究成果,希望在继续重视、保持一定篇幅的同时,严格评审,细心把关,进一步提高文章质量。而就作者而言,则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审慎对待语料,遵守学术规范。希望通过作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使未来的古汉语词汇文章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