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趋势管窥 《中国语文》和《语言研究》收录的文章大体上反映了近二十年古汉语词汇研究的趋势和研究方向,从上文可以看出,古汉语词汇研究内容更加充实,方法逐渐多样化。 我们可以把1990-2012年《中国语文》和《语言研究》收录的古汉语词汇文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90-1999为第一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 古汉语词汇研究2000年以后的文章和之前的文章相比,有以下变化和趋势。 2.1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2000年后的文章比前十年的文章研究的内容广泛。1990到1999年间,考释的文章有一百多篇,其他内容的是八十篇,而2000年后,考释的文章只有八十篇,和其他内容的文章数量相等。《中国语文》开始偏重于收录常用词研究、词汇系统研究、复音词与构词法、语源与语料研究等方面的文章。 就考释类文章本身而言,对疑难词语和俗语词的考释,一直是词语考释的重要内容,如王继如《魏晋南北朝疑难词语辨析三则》(《中国语文》1990.5),段观宋《诗词曲词义析疑三则》(《中国语文》1991.1)、《诗词曲语词考释六则》(《中国语文》1993.6),蒋宗许《释"故”》(《中国语文》1991.5),王锳《试说“承”有“闻”义》(《中国语文》2001.1)等。王锳《宋元明市语略论》(《语言研究》1995.1)研究了宋元时期一种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市语中有很多词语非常隐晦,它们和语音、文化有密切关系,构词理据也值得关注。 近十年考释类文章材料运用更为丰富,方法则倾向于综合研究。如曾良《敦煌文献字词札记二则》(《中国语文》2009.4)考释了敦煌文献“视礼”、“九农”等词语,并结合包括佛经在内的传世文献。方一新《中古词语“护前”、“觉损”考辨》(《中国语文》2007.5)不仅考释两词的含义,还进而考察词义演变轨迹。 2.2研究语料进一步拓展 2.2.1对佛典材料的利用 早期对佛典材料的利用并不是很常见,1990年后利用佛教文献的学者逐渐增多。如前面提到的朱庆之、俞理明、梁晓虹的文章。另有方一新《汉魏六朝俗语词杂释》(《中国语文》1992.1)、汪维辉《先唐佛经词语札记六则》(《中国语文》1997.2)、顾满林《从早期汉文佛经看“塔”的产生时代》(《中国语文》2004.1)等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