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兼顾,比例适当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构成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两翼,只有比翼双飞才能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使语文教材既蕴含厚重的古典精神又兼具灵动的现代意识。让学生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了解历代的文化常识与价值观念,感受古典诗文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丰富多样的现代文,了解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增强现代意识。两者各有所取,不能厚此薄彼。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接受古典文化的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多种方式,阅读古诗词与文言文是最重要的一条渠道。作为古代的书面语,文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着民族文化精神。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把语言看作“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认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语文与文化不可分离。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要系统编排古诗词和文言文,形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序列。一年级至三年级,诵读浅易的古诗文,感受其音韵美和语言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四年级至六年级,诵读古代经典诗文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情感美和意境美;七年级至九年级,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诵读文质兼美的文言短文,积累语词和语句,感悟其意境美和意蕴美,获得审美体验和人生启迪。逐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另外,语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语文教材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教材内容必须与时俱进,选择与时代节奏合拍的前沿知识,以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比如互联网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是手指与键盘的距离,是眼睛与屏幕的距离,是现实与想象的距离。互联网让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无缝对接,要让学生知道互联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有生物科学、医学科学、海洋科学以及航空航天技术、3D打印技术等,这些题材内容应及时编入语文教材,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学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开放心态和创新思维的现代人。 基于此,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要兼顾古典与现代,使民族性和时代性有机融合。关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例,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语文课程标准有涉及,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有说明,“文言文,要有计划地讲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可占课文总数的40%以上,各年级依次增多”。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就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古诗文占课文总数可依此比例:第一、二、三学段分别为20%、25%、30%,第四学段三个学年分别为35%、40%、5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古诗文总数不少于300篇(段)。当前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若能按此比例编入古诗文,形成系统的古诗文学习体系,则可基本保证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进一步学习中华典籍打好基础。此外,选文还应适当考虑中外比例,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