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青海片的位格和向格 位格和向格分布在青海片部分点,所用标记与从格基本相同。 1)位格表示动作、行为、状态发生、存在的方位、处所、时间、范围等。本文调查只在西宁回民话一个点发现可以用“价”表位格义,也可以不用③。例如: 2)向格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终点(空间、时间),向格短语主要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向格使用标记主要见于互助回、西宁回、化隆回、大通土等点,也可以不用。 在互助(69)(70)里,“到”后表终点的名词短语可以附加方所格助词(上唦)。在(71)里,“V着”的“着”是表动作趋向、终点和结果义的动词后附成分,“NP+上/唦/价”格短语作“V着”的方所补语;从属语标注(上/唦/价)与核心标注“着”共现具有一定的双重标注的性质(双重标注见刘丹青,2003:176)。这类格式也见于西宁回民话: (71)-(73)一类句子河湟方言更常见的结构是“V着在/到+NP(方所词)”,其中的“着”经常被写作“者”,动词义尚未彻底虚化,功能相当于趋向补语而非介词。因而,可以有“V+不着到+NP”的否定式,兼表对动作趋向结果可能性的否定,其结构及功能平行于“走不进(教室)、放不到(手上)”的动补式④。例如河州“花儿”民歌(马少青,2001:15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