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宾祭之礼与赋体文本的构建及演变(9)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京)20 蒋晓光 许结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35、672页。
    ②费经虞注,费密补:《雅伦》,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97册,第63页。
    ③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86页。
    ④袁栋:《书隐丛说》卷11,清乾隆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137册,第545页。
    ⑤刘师培:《论文杂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26页。
    ⑥许结:《从“行人之官”看赋之源起暨外交文化内涵》,收入氏著:《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65—78页。
    ⑦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134页。
    ⑧郝懿行:《尔雅义疏》,《汉小学四种》(下),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影印本,第999页。
    ⑨王念孙:《广雅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1页。
    ⑩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134页。
    (11)《汉书》卷44《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145页。
    (12)王念孙:《读书杂志》(上册),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第58页。
    (13)裘锡圭:《神乌傅(赋)初探》,《文物》1997年第1期。
    (14)《汉书》卷1《高帝纪》,第37—38页。
    (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经韵楼刻本,第282页。
    (16)《尚书》,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46页。
    (17)《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035、1986页。
    (18)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之《豫部第九》,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220册,第493页。
    (19)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卷18,清同治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209册,第542页。
    (20)《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384、1258页。
    (21)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5—21页。
    (22)《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767、1795页。
    (23)吴毓江校注:《墨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18页。
    (24)《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15页。
    (25)杨宽:《古史新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90页。
    (26)许维遹:《飨礼考》,《清华学报》1947年第14卷第1期。
    (27)《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833页。
    (28)《论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502页。
    (29)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23页。
    (30)易祓:《周官总义》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2册,第434页。
    (31)朱申:《周礼句解》卷6,《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册,第172页。
    (32)《周礼》,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790—791页。
    (33)《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947页。
    (34)刘雨:《金文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第51页。
    (35)胡安国:《春秋传》卷7,《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51册,第61页。
    (36)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69页。
    (37)《仪礼》,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051页。
    (38)《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86页。
    (39)《汉书》卷48《贾谊传》、卷28《地理志》,第2222、1668页。
    (40)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1页。
    (41)《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第2491页。
    (42)《汉书》卷87《扬雄传》,第3583页。
    (43)《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第2999页。
    (44)《汉书》卷64《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2829页。
    (45)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刘师培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697页。
    (46)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65—66页。
    (47)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页。
    (48)郑樵:《通志二十略》,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884、1980页。
    (49)皮锡瑞:《郑志疏证》,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71册,第311页。
    (50)《汉书》卷30《艺文志》,第1755页。
    (51)《毛诗》,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316页。
    (52)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87页。
    (53)《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89、1604、1607、1614页。
    (54)《汉书》卷64《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2829页。
    (55)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134页。
    (56)《尚书》,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95—196页。
    (57)《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16页。
    (58)许维遹:《飨礼考》,《清华学报》1947年第14卷第1期。
    (59)《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816、1995、2021页。
    (60)徐元诰:《国语集解》,第338—339页。
    (61)刘雨:《金文论集》,第68—69页。
    (62)《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17页。
    (63)《周礼》,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809页。
    (64)《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793、1851、1743页。
    (65)《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389—1390页。
    (66)《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847、1851页。
    (6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8页。
    (68)《尚书·伊训》:“伊尹祠于先王”,陆德明《经典释文》:“祠音辞,祭也。”(《尚书》,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62页)
    (69)详见蒋晓光:《交聘之礼与〈七发〉的章法及承传》,《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1期。
    (70)详见蒋晓光、许结:《元成庙议与〈长杨赋〉的结构及影响》,《浙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71)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本,第478、119页。
    (72)《汉书》卷27《五行志》,第1319页。
    (73)《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032、2035页。
    (74)《汉书》卷87《扬雄传》,第3541页。
    (75)萧统:《文选》,第136、32、62页。
    (76)《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268页。
    (77)萧统:《文选》,第119—120页。
    (78)刘师培:《论文杂记》,第116页。
    (79)《汉书》卷30《艺文志》,第1740页。
    (80)《汉书》卷30《艺文志》,第1755页。
    (81)《陆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页。
    (8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134—135页。
    (83)《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42页。
    (84)《周礼》,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791页。
    (85)许维遹:《飨礼考》,《清华学报》1947年第14卷第1期。
    (86)《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831页。
    (87)徐元诰:《国语集解》,第57—59页。
    (88)《毛诗》,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588、595页。
    (89)朱熹:《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225、230页。
    (90)朱熹:《诗集传》,第228、238—240页。
    (91)《毛诗》,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72页。
    (92)祝尧:《古赋辩体》卷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第718页。
    (93)萧统:《文选》,第61页。
    (94)《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057—2058页。
    (95)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135、134页。
    (96)《汉书》卷30《艺文志》,第1753页。
    (97)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4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0页。
    (98)刘熙载:《艺概》,第99页。
    (99)《三国志》卷5《后妃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58页。
    (100)袁枚《历代赋话序》曰:“古无志书,又无类书,是以《三都》、《两京》,欲叙风土物产之美,山则某某,水则某某,草木、鸟兽、虫鱼则某某,必加穷搜博访,精心致思之功。是以三年乃成,十年乃成,而一成之后,传播远迩,至于纸贵洛阳。”(浦铣撰,何新文、路成文校证:《历代赋话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页)
    (101)萧统:《文选》,第168、249页。
    (102)萧统:《文选》,第24、33、64页。
    (103)挚虞:《文章流别论》,引自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905页。
    (104)萧统:《文选》,第21页。
    (105)《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第3073页。
    (106)扬雄著,汪荣宝义疏:《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5页。
    (107)《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795页。
    (108)祝尧:《古赋辩体》卷3,《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第750页。
    (109)《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767、1795页。
    (110)《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832页。
    (111)萧统:《文选》,第129页。
    (112)《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162页。
    (113)萧统:《文选》,第123页。
    (114)《汉书》卷24《食货志》,第1127页。
    (115)《汉书》卷57《司马相如传》、卷9《元帝纪》、卷62《司马迁传》、卷22《礼乐志》、卷65《东方朔传》、卷64《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2533、2575、277、2732、1045、2873、2775页。
    (116)《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148、1910、1913页。
    (117)萧统:《文选》,第484页。
    (118)萧统:《文选》,第123、112页。
    (119)《汉书》卷87《扬雄传》,第3575页。
    (120)以上赋文见萧统:《文选》,第129、115、23、50、57页。
    (12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页。
    (122)《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第3073页。
    (123)扬雄著,汪荣宝义疏:《法言义疏》,第49页。
    (124)徐元诰:《国语集解》,第88—89页。
    (125)《礼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229—123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