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有“江南”——《合阳县志》序 江南才子每与我谈起《诗经》首篇,无不慨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绘的竟是黄土高坡上的合阳洽川!我告之,勿以为黄土高原皆干旱苦焦之地,我的家乡合阳,便是得天独厚,钟灵毓秀。 合阳山川形胜实上苍格外恩赐。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惟中游洽川这一弯发育出黄河流域最大的湿地和芦苇荡,处女泉享誉天下,七大温泉水清鱼肥,乃名副其实的北方小江南。1994年,新华社播发了我采写的《陕西发现一奇泉》,文中描述处女泉“人入水自然悬浮于面,泉涌沙动,如绸拂身。人在水中行走,如宇航员进入太空,身轻而不沉不倒;直立水中,使劲下沉而不没其颈。沐浴者如仙,流连忘返”。有一憾事,古人因用此温泉水灌溉而丰产丰收,故名此泉瀵泉,因名不雅以致未传扬外界。想,总有智者为这些碧波荡漾四季恒温的泉水另起芳名,使之晓喻海内外。同理,家乡人喜给娇儿起贱名,以致很多合阳籍宇内名流竟有猪娃、狗蛋等不雅小名。 《诗经·大雅》中赞颂的“奕奕梁山”,则是合阳梁山,它是关中进入陕北第一山,比《水浒》中的水泊梁山成名早两千年。我曾赋诗《合阳梁山》:“睡看黄河一条线,小飞峰西风打碾。俯瞰秦川八百里,远眺华岳一朵莲。关中陕北分界限,唐宋元明多寺院。云集印僧有达摩,千佛洞中找神仙。诗经奕奕大雅赞,成名远在水浒前。”我的老家就在山下20里处。梁山因其植被茂盛,“山前小气候”多雨,扇形山坡上的黄土层深厚,地下水如甘霖,沿山的甘井、黄埔庄、防虏寨、同家庄、杨家庄等是少有的长寿之乡,活九十不鲜,过百岁者常有。我的外祖姑母去年过世,时年九十八岁。 合阳东扼黄河古道,兼收鱼米之利;北有梁山,抗拒陕北风沙;南距华山不足百里,可得秦岭美景;西去省城西安自驾车仅两小时,极具通商之便。深厚的黄土层宜粮宜草宜林,滋养合阳人民生生不息。 合阳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秦文化的重要根脉。远古有莘部落生息于斯,夏时称有莘国,秦置合阳邑,汉设郃阳县,1964年改称合阳县。合阳先民与西北各部落先祖共同开创的秦文化,由部落文化发展成中华主流文化,继而促成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产生。数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合阳志士仁人与人民激流勇进,战饥饿,斗瘟疫,用鲜血和生命推动王朝更迭,抵御外侮,除暴抗日,建立新中国,并在改革开放中高歌猛进。 如今,勤劳智慧的合阳人民正在建设美丽合阳。合阳人具有西北人硬汉子和“气死牛”的所有品质,而合阳人之聪明在西北省区更有名,一个绰号“合阳鬼”表达了外地人对合阳人智慧的羡慕和敬佩。去年初秋,回合阳探亲访友两日,所见与22年前调离时的状况无不翻天覆地:山岗沟峁挂满苹果、桃、梨、花椒,处处是丰收景象;在繁华的城区已找不到从前的小街巷,代之以林立的高楼大厦;山区村村通上水泥路,泥泞小道已永远成为记忆;县城商贸大厦及临街门脸既现代又繁荣;资本流动、互联网覆盖、现代物流高速发展、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已让合阳与海内外互联互通共享共生。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合阳,其魅力正日益彰显。 一志在手,洞烛县情。志可存史,旨在传承薪火。合阳正在发展,更有辉煌不断,后人定会续志。是为序。(梁相斌 作者为媒体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