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楚辞学案判评的关键和枢纽(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 李炳海 参加讨论

    根据王逸解说所得出的结论,《渔父》是以屈原流放于江、湘南楚之地为背景。作品开头写道:“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从“游于江潭”之语推断,似乎《渔父》确实以江南为背景。可是,作品是以渔父唱沧浪之歌结束。沧浪水名,《尚书·禹贡》有明确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7](P152)这里说得很清楚,沧浪之水是汉水的一个支流,位于大别山以北,与长江还有一段间隔。这样一来,王逸的解说就与《渔父》的记载出现矛盾,渔父怎么会到长江以南去唱沧浪之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有的学者作出如下解释:屈原流放到南楚期间,遇到他贬谪汉北期间结识的渔父,两人进行交谈,渔父唱了沧浪之歌。[8](P658)这种邂逅相遇的机会实在太少,没有任何材料作支撑。可是,如果要认定《渔父》不是以屈原流放南楚为背景,就必须对文中“游于江潭”之语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无法推翻王逸的序言。
    把视野拓展到《渔父》之外的楚辞作品,这桩学案就可以得到解决。《九章·抽思》写道:“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这两句诗表明,《抽思》是屈原贬谪汉北期间所作,作品提供了可靠的例证。《抽思》乱辞又写道:“长濑湍流,泝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王逸注:“潭,渊也。楚人名渊曰潭。”[9](P140)这几句诗采用的是纪实笔法。既然是屈原在贬谪汉北期间所作,因此诗中的“江潭”,指的就不是长江的深水,而是汉江水系的某处深渊。以此类推,《渔父》中的“游于江潭”,指的也不是游走于长江的深水旁,江不是专指长江,而是泛指流量很大的水域。按照传统的说法,“江,先秦专指长江……后来引申为江河的通称。”[10](P564)这种解释具有权威性,得到普遍的认可。但从楚辞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在《抽思》和《渔父》中,江都不是作为专用名称长江出现,而是指水势很大的河流。
    《抽思》、《渔父》对于“江”的这种用法,在《老子》一书中也可以见到。第三十二章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河上公注:“譬言道之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相流通也。”[11](P132)第六十六章又写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严遵解说称:“江海处下不为广大,故能王而不休也。”[12](P86)无论是老子原文,还是河上公、严遵所作的解说,江海指的均是百川的归宿,泛指处于低处的大河大海,江不是专指长江。由此看来,江用于泛指大水,是先秦时期楚文学经常采用的表达方式。
    话题再回到《渔父》,既然其中的江潭不是专指长江的深渊,那么,渔父唱沧浪之歌就只能是在沧浪之水所在地,作品是以屈原贬谪汉北为背景。对于这桩学案的判评,是把视野拓展到《渔父》以外的楚辞作品。这种拓展使得对《渔父》的解读不再沿袭王逸的解说,而是从楚辞内部寻找佐证。内证法得以成功运用,得益于视野的拓展。如果局限于《渔父》本身,作品提供的内证与王逸给出的结论无法协调一致。一旦把视野拓展到《抽思》,先前的困惑和矛盾就迎刃而解。
    由学术视野的拓展而带来研究方法的更换,是楚辞学案判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契机,视野对方法具有生成功能,制约着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具体操作而言,重要的是选准学术视野拓展的方向和切入点,所要拓展到的领域必须与判评对象存在关联,能够提供破译学术悬案的密码,绝不能盲目拓展,导致所要解决的问题无法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