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一剪梅》词调在唐宋词的创作中并不太流行,但是因为有两首上乘之作的出现,使得此词调在后世相当闻名。此词调源于周邦彦的即席之作,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李清照与辛弃疾二位词家的改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叠韵体。在南宋中叶,这种新型的叠韵体与最初的形式产生了双峰并峙的格局,从中也能窥得辛派词人与雅词词人的不同。经过南宋中后期的发展,在声韵、情感、时代风云际会的多重因素的交织下,这种叠韵体在宋末元初时定型,并被后世绝大多数词家所采用。 【关 键 词】《一剪梅》/词调史/宋词 【作者简介】赵惠俊(1990-),男,浙江常山人,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词学及唐宋文学 《一剪梅》词调是唐宋词创作中一个并不太流行的词调,不仅其出现时间不能上溯至唐,而且在现存二万余首宋词中,也只有62阕《一剪梅》词作留存。但是在这62首《一剪梅》中间,出现了两首彪炳词史的佳作,这两首词的广为传唱也造就了《一剪梅》这个词调名称在今日具有很强的熟知程度,似乎因此就进入了著名词调的行列。宋代之后的《一剪梅》创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两首名篇的影响,尤其表现在词体格式韵律的固化上。其实,每一个词调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当其发生伊始,体式面貌总是多样的,在朝着不同方向演进着。但每当一二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出现,词体调式格律也每每随之定型固化。这自然有后人对于名篇的敬仰而模仿的因素,但原因应不仅仅如此简单。当我们仔细梳理过《一剪梅》词调在两宋时的创作后,我们可以发现其演进与定型的大略过程,亦可以窥测其背后原因之一二。 一《一剪梅》词调创调伊始之面貌 现存最早的《一剪梅》词作见于周邦彦《清真集》,原词为: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1](P216) 剪字在这里乃是量词,用于植物的枝叶,即和一枝梅的枝是一个类型的量词概念。故而从调名的本义来看,此调应是题咏梅花的。周邦彦此词正是一首咏梅词,而其首句“一剪梅花万样娇”更是此调的得名之由,当然此调还有其他的名称,均是由其他早期词作的首句囊括而得①,但皆不如“一剪梅”之名显,后世填此调往往以《一剪梅》冠之。虽然我们不能仅仅以此来断定《一剪梅》词调就是周邦彦所创制,但是周邦彦此词既然有着词牌与内容统一的特征,那么判断其是作于《一剪梅》词调创调之初,反映了《一剪梅》词调的早期面貌,应该大致不误。② 从声韵角度来看,《一剪梅》词调是句句平收的,这个特征非常特别。因为无论句式是参差还是单一,在一片之中,平韵词调总会有一两处不入韵的仄收句在,这样才能有变化的抑扬声情。观《蝶恋花》、《望江南》、《鹧鸪天》等著名平韵小令皆是,盖这些词调原从七言绝句平仄格律化出,不入韵的仄收句总会存在。就算是如《浣溪沙》那样上片三平韵句,但在换头时还得出现一个仄收句的变化,与《一剪梅》这种通阕平收还是有所不同。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一剪梅》词调在声情上缺少变化,极易被哀而安之平声所控制笼罩而单调,也导致了其特有之低抑的声情效果。周邦彦以下,凡是填写《一剪梅》的词家,其作品在句句平收的特点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字数和韵脚上则有些许的出入,兹列举与周邦彦生活年代略近的南北宋之交词人之不同体式作品如下: 一剪梅 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嫋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2](P1333) 一剪梅 甲辰除夜 蔡伸 夜永虚堂烛影寒。斗转春来,又是明年。异乡怀抱只凄然。尊酒相逢且自宽。天际孤云云外山。梦绕觚稜,日下长安。功名已觉负初心,羞对菱花,绿鬓成斑。[2](P1334) 一剪梅 郑刚中 汉粉重番内样妆。新染冰肌,浅浅莺黄。广寒宫迥阻归期,襟袖空馀黯淡香。江路迢迢楚塞长。梦里题诗欲寄将。觉来斜月又沉西,一点檀心,半染微霜。[2](P1340) 一剪梅 题泛碧斋 邓肃 雨过春山翠欲浮。影落寒溪碧玉流。片帆乘兴挂东风,夹岸花香拥去舟。尊酒时追李郭游。醉卧烟波万事休。梦回风定斗杓寒,渔笛一声天地秋。[2](P144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