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历史不糊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未知 张凯阳 参加讨论

    
    《历史不糊涂》
    李拯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历史类图书容易畅销,历史类图书也有很多写法,读者已经非常熟悉各种水煮、细说、演义等写法。与这些不同,80后作者李拯写的《历史不糊涂》,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该书刷新了历史的写法,它首次尝试着运用观点引领的方式来进行历史叙事。易中天、当年明月等人把历史写进了千家万户,让历史的故事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但是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故事早已尽人皆知,但问题是我们能从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历史不糊涂》通过观点的剪刀,修剪掉了那些可有可无的枝蔓,以最舒适的方式保留了有血有肉有趣的细节,又以最快捷的方式向读者呈现这些过去的人物和故事带来的启发。
    《历史不糊涂》刷新了历史著作的文风。那种古板、迂腐的学究气让人酸倒牙,那种过分水煮、过度恶搞、过于戏谑胡文字,虽然能赢得暂时的欢迎,但也因其随意化、娱乐化而失去了历史应有的庄重。过于古板或过于随意,都不足以展示历史的深邃与美好。本书力图让文字既有哲学的启示性和思辨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与审美,把爱智求真的理性与悲天悯人的情怀熔于一炉。比如说,它书写武则天的孤独,把她比作“时间进程的一个断点”“当她的双脚踏上权力的巅峰,她的身体却在时间的冲刷下迅速老去”。它书写英雄人物与时代的关系,“沧海横流的历史转折,风雨晦暝的时代危机,最能慰藉那颗撞击在英雄人物胸膛里的强大心脏,满足他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雄心壮志”。它书写盛唐转衰的颓势,“盛世繁华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回忆,而生存下来却像是不期然而然的侥幸,这个虚弱的巨人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热情,在幽暗的时空轮廓里踽踽独行、步履蹒跚”。这些文字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有柔情似水的细腻,在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让人体会深层韵味,显得深沉蕴藉,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疆。
    当然,《历史不糊涂》最大的创新,是在知识上的贡献。这本书总是把冷静的思考熔铸于历史细节之中,并且通过14个唐朝人物(人物群体)的一个侧面,来触及中国政治传统的一个方面,最后形成一幅关于中国政治传统的认知图景。透过安禄山的崛起,看既得利益如何让朝廷丧失决策能力;而李林甫善于用“信息不对称”制造阴谋,则说明当信息传递被控制或扭曲,朝廷就会陷入自我论证的循环,从而失去发现真相的能力;李世民、武则天等不可一世的英雄豪杰,虽然能够打败所有有形的敌人,但最终败给了无形的文化基因,让我们看到文化的力量是何其深沉而持久。《历史不糊涂》是一部审美与哲理、激情与理性相互激荡的书,它不仅给你带来美的享受,更为你呈现知识的盛宴。
    《历史不糊涂》有它独特的议程设置,也有它自己的思考与回答。中国政治传统中最具有本体意义的问题或许是:伟大而美好的文明,为何难以走出治乱兴替的自我循环?这本书从儒家思想、皇帝权力、官僚政治、既得利益与利益集团等多个角度,给出它的回答。历史不仅仅是忠实的记录者,更像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审判者。历史从不糊涂,也不会打盹小憩。古代的那些帝王将相稍有懈怠,它都会了然于心,并启动治乱兴替的机制,创造新一轮的改朝换代。历史不糊涂,任何人都别想蒙混过关。这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因此不追求宏大而严密的逻辑体系,它只是试图提供另一种观察历史的视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