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出土文献研究六十年——李学勤教授访谈录(9)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研究》2014年3期 李颖 参加讨论

    睡虎地秦简中的《编年记》记载了名为喜的墓主的生平经历。其中许多记载可以印证、补充《史记》的相关记述。《语书》是名为腾的秦国南郡郡守发布的文告。其内容反映了当时南郡地方政治军事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是一篇十分珍贵的战国史料。其余的文献,大部分与法律相关。不但有秦律,而且有解释律文的问答和有关治狱的文书程式。由于秦律基本上佚失殆尽,所以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律条文,对我们研究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虽然非常珍贵,但其中并没有包括秦律的主体部分,即《盗》、《贼》等。1983年在湖北江陵县发现的张家山汉简中的汉律有《盗》、《贼》等方面的内容,大大拓展了我们对汉律的认识和研究。
    顺便说一下,秦简《为吏之道》中有一组韵文,形式与传世的荀子《成相》篇相类,这为古代文学史的撰写提供了新的资料。
    李颖中国有“书于竹帛”这样的古语。证明帛书与简册一样是古代重要的文献载体。您对帛书有不少研究,记得您曾利用长沙子弹库帛书研究过古史和宇宙论的问题。
    李学勤楚帛书我做过一些工作。说实话,帛书一直不是我工作的重点。楚帛书现在明确知道的是1942年出土的。不要相信澳洲那个巴纳(Noel Barnard)说的。巴纳是找一个盗墓贼问的,说是1934年出土的。贼说贼话,不能信。后来正式调查,是1942年出土的。当地有一个人,算是古董商之类的吧,叫蔡季襄,他出了一本书叫《晚周缯书考证》。当时,有一个叫蒋玄佁的,是一个著名的美术家,前一阵我还特别留意有一本杂志,说是在杭州还是上海,办有他的藏画展。蒋玄佁出了两本书,叫《长沙》。等于考古报告一样,把搜集的文物分为两册,一页一页印的有图,帛书印在第二册上,是蔡季襄配的图。商承祚先生去访问,见到过这个东西。那个时候,还没有谁收购这个东西,因为是在战乱时期嘛。那时长沙有个雅里中学,很有名的,雅里就是耶鲁。雅里中学有个人,叫Cox,中文名叫柯克思(访谈者按,其全名为John Hadley Cox,也译作考克斯)。这柯克思说,我把这东西拿到美国去,到那儿给卖了。蔡季襄就把东西给他了。现在知道,不只是一个帛书,还有一个竹笥,竹的盒子。竹笥里头还有些碎的帛书。都给了柯克思拿到美国去了。这是解放前夕的事儿,他一钱没出,拿到美国去了。后来,朝鲜战争一爆发,就没有消息了。这个案子呢,后来都有正式的材料发表。这个东西20世纪70年代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过。澳大利亚学者巴纳去看了展览,用红外技术拍了很多好的照片。70年代末,我到美国去,看到过这件东西。这东西当时寄存在大都会博物馆。后来,我多次去美国,看了好几次,其中有一次看的时间很久,仔细看过这件东西。
    李颖这个帛书的记事是以“曰古……”开头的。您曾指出这是一种讲述古史的文体。新发表的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也是这样开头的,这足以证实您的判断。
    李学勤《尧典》就是这样的嘛,“曰若稽古帝尧”。不过,我对于帛书的贡献主要其实只有一点,就是读出帛书的那十二月是《尔雅》的月名。那是在1959年吧。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战国题铭概述》,在1959年的《文物》上连载。后来我写了一个《补记》(访谈者按,《补记》即李学勤发表于1960年《文物》第7期的《补论战国题铭的一些问题》)。这个《补记》里头指出来,这个帛书周围一圈出现的十二个神,就是《尔雅》里的十二个月。每个字我都作了推断。这一点,当时好多人不相信,写文章反驳我这个说法,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了。其实,这也是很简单的。我还记得我是怎么发现的。我曾经写过一个稿子讲“玄”,“玄妙”的“玄”。我想这个“玄”字在古代怎么写。忽然呢,我想到古代的月名。当时还没想到《尔雅》上去。我想到明清时期的一些书画,落款经常写什么“冰月”啊,“玄月”啊。“玄月”是古人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尔雅·释天》里的九月。我就想,这个帛书应该怎么摆?十二个月呢,要按照十二支的方位来摆。可是,那时候没想到楚国的图应该是南在上、北在下。实际上,一直到西汉的图也都是这样的,是南在上的。这点当时没想到。就想着怎么把这图给对好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数到九那儿,正好是玄的。“玄月”是我很熟悉的一个名字,其他的我都是用这种方法解答出来的。所以就知道它是《尔雅》十二个月的名字。这一点,现在大家都承认为定论。
    四、二重证据视野下的《周易》研究
    李颖记得二十多年前,您出版的《周易溯源》的原版《周易经传溯源》有一个副标题,叫做“从考古学、文献学看《周易》”。著名易学家金景芳先生在给您这本书所写的序中,借用班固《西京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八个字来评价,对这本书所采用的方法与结论十分赞赏。
    李学勤在古代典籍中,《周易》很重要,五经之首,没有人否定它的重要性。可是许多关于《周易》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周易》经、传二者的起源和时代长期引起争论。《古史辨》的第三册上,那么厚的一本,专门讨论《周易》的时代问题。
    到今天为止,有关《易》的起源除了文献中的传统说法外,已发现不少出土材料。《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讲作为《易》的基础的八卦始见于史前的包牺氏(也写做伏牺氏、宓羲氏、伏戏氏等)时期。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关《易》卦的材料,最早的是殷周时期的筮数。有的是三个数字,有的是六个数字,可以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转译为《易》卦。这种筮数,在宋代发现的青铜器上已经有过,可是长期没有得到认识。后来发现在甲骨文中也有这种筮数。有人把这种筮数称为“数字卦”,还有人推到我的身上。其实呢,我在1956年写的文章里面提到这一类的甲骨,或金文里头,可能相当于《周易》里面的九六。当时,我想到的就是这些,还不能猜它是卦。1978年初,湖北天星观楚简的相关材料披露后,引起大家的注意。1978年张政烺先生在吉林大学举行的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做了个演讲,正式提出数字卦这个问题。张先生很全面地来讲这个问题,搜集了几十则材料。天星观的材料到今天也没有发表出来。从1978年到现在没发表。报告有了,就是没有简的报告。这是很奇怪的事儿。总之,殷代这种筮数已经比较复杂成熟,应该有更早的渊源,有待将来的发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