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书写型”传承人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高荷红 参加讨论

    摘要:对不同民族而言,口耳相传的文化与文字记录的文化同样重要。在用文字记录的文化中,我们发现手抄本或称手稿文化在很多民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些民族中出现了新型的传承人,他们不再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承方式。这类新型传承人,我们将之称为"书写型"传承人。在电子媒介时代,他们对口头传统的传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口耳相传; 书写型; 传承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口述与书写:满族说部传承研究”(项目编号09CZW070)阶段性成果之一
     
    人类学会说话花费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在声音世界的滥觞之地,语词是人类活跃的交流工具。人类学会使用文字花费了几千年,文字作为工具,在纸张发明并大量使用之前,人们将其书写在泥板、羊皮、竹简或树叶上。对语言、文字的崇拜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书写型”传承人的出现及其传承的文类
    对不同民族而言,口耳相传的文化与文字记录的文化同样重要。在用文字记录的文化中,我们发现手抄本或称手稿文化在很多民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些民族中出现了新型的传承人,他们不再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承方式。他们并非文盲,受过很好的教育(有的教育水平很高);有晚清的秀才;有专门给皇室讲故事的黄大衫队;有名的故事家;地方文化人;研究人员或学者;氏族的萨满或穆昆达。他们从小生活在民族聚居区,本氏族或生活的村庄中都有浓厚的“讲祖”氛围;家族中的长辈经常给他们讲家族的历史或故事;都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阅历丰富,个人表达能力强,有的能够当众讲述,有的却只能说或写。这类新型传承人,我们将之称为“书写型”传承人。目前我们研究的“书写型”传承人有满族说部传承人富育光[1]、赵东升[2]、赵君伟、何世环[3],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传承人何钧佑[4],回族民间故事传承人杨久清[5]及苗族《亚鲁王》传承人陈兴华[6]。
    这些“书写型”传承人可分为单一型传承人和复合型传承人两类。单一型传承人主要传承他人讲述的内容(很多传承人对自己故事的具体来源大多能够记忆),不创作或很少创作完整的文类。代表人物有何世环、叶福昌、关世英、关铁才、关正海、鲁连坤;复合型传承人除了家传的说部之外,还主动搜集、记录其他人讲述的内容。讲述时对原来的故事进行修正、加工、补充,也可以说是一种“创作”,即传承兼创作型传承人,指能编讲完整故事的一些讲述家。代表人物有满族说部传承人傅永利、赵东升、关墨卿、马亚川、傅延华、富希陆、富育光、傅英仁、徐爱国,其他传统传承人何钧佑、杨久清及陈兴华。
    这四个不同的口头传统在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满族说部(2006年)、苗族《亚鲁王》(2010)、何钧佑老人讲述的“锡伯族民间故事”(2010年)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久清民间故事(2007年)被列入“省(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富育光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从文类角度而言,苗族《亚鲁王》学术界公认为史诗,杨久清老人讲述的都是民间故事,而满族说部与“锡伯族民间长篇故事”情况就要复杂得多。我们来看这四个文类的简要情况:
    苗族《亚鲁王》所传唱的是西部方言区苗人的迁徙与创世的历史。史诗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他们世代颂扬的英雄。目前出版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史诗部分》汉文与苗文对照本,诗行长达10819行。
    而杨久清老人讲述的民间故事体裁庞杂,目前统计已过1000则。1988年,老人被沈阳市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称号,2007年被辽宁省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