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真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真相
    

    ——摘自阿忆《忆闻——北大清华的那些大师》
    
    推荐人:张皓俞
    
    推荐理由:北大学生一提马寅初,一般就是两个概念,第一他是北大老校长,很霸气,第二他是经济学家,写过《新人口论》。真实的马寅初是怎样的?他的人生又经历了怎样的起落呢?
    



    一提北大燕南园 63号,许多人会说这是马寅初校长的家,其实马校长在这儿只住过 8年,从 1952年至 1960年。
    1952年校院大合并,燕大取缔,北大搬进燕园,马寅初这才住进燕南园 63号,在这里居住、办公、做研究。
    北大学生一提马寅初,一般就是两个概念,第一他是北大老校长,很霸气,第二他是经济学家,写过《新人口论》。
    其实,马寅初做校长,按他自己的话说,叫“点头校长 ”,就是党委做好了安排之后,他只能点点头,表示同意,没有多少实权。从 1951年执掌北大,到 1960年辞职,马寅初基本没什么话语权。他是校长,又是经济学家,但经济学系换系主任,他事先不知道,最后只能批准。1956年,雷洁琼曾给高教部做过一个调查,其中之一是问询马寅初,看看这个民主人士做校长感觉是什么,马寅初说,我纯粹是个摆设,什么地位也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马校长还是努力着,做了一些事情,而且是党和政府非常欢迎的事情。 
    1951年,周总理作了一个报告,《目前形势和任务》,说知识分子深受封建主义的毒害,深受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侵蚀,新的国家建立以后,你们要改造思想。但如何改造思想,他没有提出具体方法,所以没有讲清楚。这时候,马寅初刚刚执掌北大,他提议搞 “教授学习会 ”,让所有教授都谈谈自己以前的思想,以前是怎么堕落的,现在是怎样获得的新生,凡是通过的人,可以继续当教授,如果不通过,就帮助他,帮助不了的就解职。毛主席和周总理觉得,这方法可以推广,所以先在京津所有高校推行,由此兴起了思想改造运动,最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个运动,从 1951年秋天开始,至 1952年秋天结束。
    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北大教师要一一过关,情形分四个级别。第一级,是问题不严重的教师,比较容易过关。第二级,有问题的教师,学校组织活动,让他们检讨,小范围批评,帮他们
    改造思想。第三级,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中等规模批判。第四级,问题最严重的教师,反复检讨,大规模批判,清理其思想,过不了关的,做组织清理,最终赶出北大。在这次运动中,北大有 7位教授自杀,哲学系主任张东荪教授被视为叛国者逮捕入狱,沈从文教授过不了关,调到故宫当讲解员。
    马校长在学校没实权,但具有社会影响力,所以频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他非常配合党和政府的主张,党和政府说要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他立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赞扬这个政策正确;党说要搞农业合作社,他马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赞誉这个方针英明。毛主席提出 “双百 ”方针,他高声颂扬,毛主席提出 “大跃进 ”,他也随声附和,毛主席提出 “农业八字宪法”,用八个字概括农业增产的几种方法,比如 “土”就是土地深耕,比如 “肥”就是合理施肥,马寅初作为农学家,夸赞毛主席的这些主张极棒。实际上,他的《新人口论》也是他鼓吹中央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换句话说,节制人口并不是马寅初提出的,是党的方针政策提出要节制人口,马寅初为了配合这个政策,写出了《新人口论》。 
    1949年,毛主席连续发表几个批判美国的白皮书,其中专门提到了马尔萨斯主义在美国盛行是错的。马尔萨斯在 1798年写出了《人口论》,主要的观点是,人口增长是几何基数的增长,生活资料增长是算术级别的增长,所以生活资料的增长追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于是就会发生战争、瘟疫、不幸福。但马克思认为,马尔萨斯把人口问题当成经济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错的。我们继承的是马克思的衣钵,所以也认为马尔萨斯主义不对。毛主席正是用了马克思的理论,分析美国的马尔萨斯主义,认为他们不对。于是人口这个问题,从 1949年到 1953年之间,没人再谈起。其实,建国前早就有人大谈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比如 30年代的张竞生教授。但 1949年以后,大家都偃旗息鼓了,谁也不说话,因为说话就有可能犯错误。 
    1949年,中国人口是四亿七千五百万,1953年我们做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人口已接近六亿,增长太快,中共中央觉得这样发展下去不行,于是按照批转卫生部文件的方法,通报要控制人口,计划生育。
    在这个背景下,马寅初回到浙江老家,发现了一个特别朴素的事实。他原来回老家,给小孩子们分过糖,大家得到糖都很快乐,现在再回老家,拿着同等数量的糖分给孩子们,居然不够分了,而且差得很远。所以他意识到,人口增长得太厉害,于是开始研究人口问题。也就是说,马寅初是在中央批转了卫生部节制人口报告的情况下,他正好又有一次切身的感受,这才开始研究人口问题的。
    马寅初 1955年给第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交了一份提案,许多人总是说这件提案没受重视,其实是因为当时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计划生育,马寅初这个提案只是附和形势,并不惊人,所以不可能被格外重视。不过马寅初确实在提案中有一些个人见地,他提到一个数字,说中国可以承受的适当的人口是 6亿, 1953年中国人口已经接近 6亿,所以应该警惕。
    1957年早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一段话,这段讲话我们不常引用。我们常说的是,马寅初在这次会议上向毛主席进言,说一定要限制人口。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毛主席先在会议中讲了一长段话,说我们所有的经济都是有计划的,生产桌椅,生产板凳,生产火车,全有计划,只有一个东西没有计划,就是生产人类,完全无组织无纪律,大家听了哄堂大笑;然后他又开玩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拿出一笔财政拨款,搞一个组织,节制一下人口,宣传一下计划生育,这个组织叫 “委员会 ”还是叫“社会团体 ”,都可以,大家又笑了起来;毛主席讲完这段话过了两天,马寅初做小组发言,用 10分钟呼应毛主席的主张;到了 7月份,马寅初把 10分钟发言整理成文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就是我们知道的《新人口论》。
    也就是说,并非是在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节制人口重要性的情况下,马寅初主动提出的《新人口论》。他是在附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新政策,就像附和其他政策一样,但他确有一些具体建议是独立见解,比如他建议,生两个孩子,奖励;生 3个孩子,征税;生 4个孩子以上的,罚重税,然后拿征税和重税罚出的钱,奖励生两个孩子的人。
    让马寅初没想到的是,1957年夏天他发表《新人口论》, 1957年年底毛主席第二次去苏联,就是发表了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那次,那时候赫鲁晓夫提出要 15年超过美国,毛主席不甘示弱,觉得中国 15年超过不了美国,但要超过英国,他决定组织 “大跃进 ”,所以等到 1958年1月他从苏联回国后,再开最高国务会议,他改变了想法,1957年他说要节制人口,但 1958年他要发动 “大跃进 ”,人口不够,所以他提出人多就是力量。马寅初没有转过这个弯子,继续坚持节制人口,于是惹了麻烦。
    
    

责任编辑|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