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贵在艺术创新 继承优秀传统,抛弃陈腐俗套,都不是文学创作的终极,只能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在艺术上的创新。换言之,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辛勤的劳动,写出突破前...
一九八0年,我写《曹寅(续琵琶)初探》的时候,了解到曹寅的戏曲作品尚有《北红拂记》、《太平乐事》、《虎口余生》等数种,前两者因早见于尤侗《艮斋倦稿》及刘延玑《在园杂志...
二、抛弃陈腐旧套 继承优秀遗产,不等于把什么都包揽下来,要区别好与坏、香与臭、美与丑的界限,继承好的、香的、美的,抛弃坏的、臭的、五的。关于前者,上文已经详加论述;...
在研究曹雪芹家世史料时,研究者常常联系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背景,并试而由此探索曹氏家族的兴衰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前...
一 《红楼梦》一书的含意十分难解,要求读者煞费心思,才能欣赏。这一类的巨著,需要人们反复阅读,而且还得参照各种的书评与文评以加深理解。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作为研究《红...
河南省博物馆收购的“雪芹小照”自公之于世以来,对其象主究竟是曹雪芹或俞楚江的争论已进行二十多年了。前几年,河博与商丘县文化馆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在商丘经过多次调查后,...
我开始拜读《红楼梦》,还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那时我的家里早就有了这样一部言情小说,不待说我的一个为我所敬畏的唯一的哥哥便是先我而窥其奥旨的人了,但也许是因为“奇文...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辗转传抄,不胫而走,剞劂刊行,一版再版。不知有多少读者被它感动,反复披阅,感叹唏嘘,废寝忘餐,手不释卷;也不知有多少学者为了探究它的思想内涵...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一传统观点,学术界似乎没有多少人对它提出疑议,但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作品的实际内容早已超出了现实主义的范围...
“绝尘英哲声容在”,[1]“庄骚左史同千古”。[2]《红楼梦》自问世以来,评论文章汗牛充栋,而题“红”诗(包括词)也为数可观。一粟先生曾在1963年出版的《红楼梦卷》中对题...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方面是目睹着社会态势迅即变化而感到难于把握;另一方面又对现实人生怀有深沉希望,期盼着社会能有变革,打破呈现在他面前的观念、道德和秩序的僵滞...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赞美帮个东邻女子之美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着粉则太白。”好的文学作品也是如此。随便妄增一字, 或多一笔画,就可能...
如同《红楼梦》的主题之尚无定论一样,《红楼梦》的主线也是研究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象《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叙事作品,应该能理出一条它的结构主线。我以为讨论《...
《红楼梦》二十回中史湘云用“‘爱’呀‘厄’的去”向林黛玉反打趣,对这句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册本①无注。陈梦韶同志介绍鲁迅的解释是“唉呀我的妻”②,李赐同志不同意鲁...
敦诚在一首联句诗中这样评价曹雪芹:诗追李昌谷,狂于阮步兵。认为曹雪芹的诗的风格近似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风格,作人也很浪漫,嗜酒如狂,可同三国时代崇信老庄思想的阮...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曹雪芹是世界文坛上罕见的语言巨匠。他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艺术财富,其中单就寻常动词艺术化这一点来说,也达到了炉...
大家都说《红楼梦》的出现带有几分奇迹的性质,它的情节,结构、叙述语调和叙述兴趣都与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截然不同。看起来好象《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形态是一次文化生...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开头即向人们宣称:“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确实,一部《红楼...
二是叙述角度与叙述人称的区别。两者虽有一定联系,却非等同概念。同一叙述人称,可以取不同叙述角度;反之,同一叙述角度,有时也可用不同叙述人称。《红楼梦》在处理两者关...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红楼梦》不只是一个划时代的高峰,也是一座跨时代的桥梁:一方面它总结过去,堪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集大成之作;一方面它又沟通未来,其艺术上的某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