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 提要:通过对明人杜堇、陆治、项圣谟等所作诗意画,以及对《唐诗五言画谱》《明解增和千家诗注》等明代版画插图的表现方式与艺术风格进行分析,论述诗意画传达原诗内容...
卢燕新 摘要:在承前人编集经验的基础上,殷璠《河岳英灵集》将选诗与品评结合,扩大了诗选本的功能;通过在选本前撰写《叙》、《论》,有效的构建其诗歌批评理论;采用文体划...
陈大康 古代小说中,运用白话或浅近文言者称为通俗小说,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云:“文不能通而 俗可通 ,则又通俗演义之所由名也。”使用白话可使作品“通”俗,然而也...
郑志良 “汤沈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对明末清初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在这场争论之前,汤显祖和另一个吴门人士刘凤关于乐律的争论却少为人...
郑志良 摘要:本文考证《儒林外史》中蘧公孙的人物原型是李本宣,赵雪斋的人物原型是姚莹,并以两人为中心,考察他们周边的人物原型,指出蘧公孙祖父蘧祐的人物原型是李本宣祖...
纪德君 摘要:明清以来,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民间说唱作品,林林总总。民间艺人在改编、说唱《三国演义》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带有规律性的艺术经验,主要表现为:将...
伊维德/文 吴冠文/译 摘要:源自宋人包拯的包公这一文学角色,在1250至1450年间曾出现于各体通俗文学作品中。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包公的话本、杂剧和戏文广为人知,屡经探讨。而关...
葛晓音 摘要:郡斋诗源于二谢,但自唐代大历以后数量才明显增多,其创作主力是一些自诩为“沧洲吏”的郡县官吏。中晚唐内外官迁转状况及文人吏道观的变化致使担任州县官的文学...
莫砺锋 摘要:对于晚唐诗风,前人的评述大多从宏观着眼,但也可以对晚唐诗歌进行微观性质的考察,考察角度包括诗人的心态、作品的题材走向与艺术特征三方面。晚唐诗人中并非没...
钱志熙 摘要:隋唐之际诗学中的雅正观念及体制,是唐诗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它主要以梁大同以后发生的浮艳、淫放、轻险的诗风为抵制对象。与后来复古派整体否定齐梁诗体的...
李桃 摘要:高丽时期著名汉诗作家李齐贤被史书称为“诗界正宗”,他的《益斋乱稿》包括诗四卷,长短句一卷,文六卷,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章。本文通过对韩国和我国...
周裕锴 摘要:家族普遍的短寿引起韩愈的生存恐惧,由此而特别关切自身,其诗中出现大量身体词汇,显示出对身体器官组织的特殊嗜好。最著名的是关于牙齿的书写,其《落齿》诗标...
马银琴 摘要:“风”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既可指自然之风,也可指风化之教;既被视为音声曲调,又被称为民歌民谣;既被视为圣王之遗化,又被当作主文而谲谏的讽刺与劝...
楊宿珍 摘要:《文選》評點自明萬暦風行以來,最著名且影響後世最大的是孫鑛(月峰)的《孫月峰評昭明文選三十卷》。此書非單獨成書,而是刊刻於閔齊華的《文選瀹注》上。然查...
葛晓音 摘要:日本伎乐又称“吴乐”,是古代日本用于佛寺行道仪式的乐曲。一般认为是根源于印度佛教文化,又融合了西域文化的产物。在南北朝隋代从中国经百济传到日本,共存九...
陈广宏 摘要:以《词府灵蛇》与《二集》的编刊为个案,分析这一在南京的出版人队伍及其相关活动,可以使其时书籍的编法及其取资,书籍在形式上所体现的业界新风尚得到具体的展...
商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金瓶梅词话》与《水浒传》等其他作品之间复杂的文本关系,提出“复式小说”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全称是“复式文本小说”(the polytextual novel),从巴赫金的...
曹虹 摘要:在清代骈文复兴的历程中,持续性地激扬回旋着一股六朝风,牵动文坛风尚的进路。如何为“六朝”涤去“金粉气”,洗刷所谓“齐梁小儿语”的污名,清初的有识之士利用...
董乃斌 摘要:诗歌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主要载体。古诗十九首历来被视为纯抒情诗,但实际上它又具有一定的叙事因素,前人的论述也曾涉及它的叙事特色。把古诗十九首放在中国文...
赵辉 摘要:汉代“传书”,是在以历史史料对经典解释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辑录、转述历史著述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它融合了小说、传说虚构的文体元素,具有较强的娱乐目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