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时期前期文学具有鲜明的浪漫品格。人的自我意识的再度觉醒和重新确认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个性发展与人格独立精神,与生命存在融为一体的感性动力和青春激情,文学走...
1、父亲(陆侃) “江南三部曲”语言细腻、温婉、清脆,步履优雅,像轻盈的回旋舞,有绸缎的质地、蜜蜂的嘤鸣之声,更有“江南”一词在国人心中积淀已久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气味...
摘要: 《亲爱的生活》以女性为书写载体,对人的存在境遇进行了深刻剖析。当人离开了现实阶段,进入想象和象征阶段时,人便离开了自己最初混沌的同一性,而欲望只是指向他者的一种...
摘要: 汪曾祺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现有研究或集中于语言,或关注意义,现在似更需要对其叙事模式作宏观研究。本文运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文人...
内容提要: 湖北钟祥横店村的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近来在诗坛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人的生存境况相互隐喻的农村日常生活描写,构成了作为乡土诗人余秀华诗歌特有的乡土场域;...
摘要: 从陆文夫开始的当代"苏州书写"自觉继承了"三言"、"二拍"等中国传统小说的市井叙事传统,描摹世俗风情,刻画市井人物,形成了具有浓郁市井趣味的创作倾向。当然,在不同历史背...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宏大叙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BZW1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房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穿越...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新时期新诗教育研究的反思与拓展”,批准文号SM201310028001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孙晓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驻校...
基金项目: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一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WR2014001)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 刘巍,辽宁大学文学院 文学作品的读者来信,是...
摘要: 本文以长篇小说《春尽江南》为切口,通过作家事迹材料的铺排陈用,再结合他与几种创作资源的渊源关系,试图构建格非的文学世界。笔者以为,这种构建不能单依靠问题的强势呈...
摘要: 陈忠实以"地方志"和"家族史"模式结撰《白鹿原》,尽管田小娥等个别人物塑造集"柳青传统"之大成,更多人物则散落于密集的事件铺排而难以获得立体呈现。"事件大于人"本质上是...
摘要: 新时期以来文学叙事中,为了进一步凸显民间主体存在的某方面问题或生存处境特征,作家们在塑造民间主体人物形象时,采取借用"人"和"非人"相结合的策略,塑造出了大量"非人化...
作者简介: 藤井省三,日 藤井省三,东京大学文学部中文系 译 者: 林敏洁 林敏洁,南京师范大学日语系 一、莫言与鲁迅 莫言从年少时代开始就很爱阅读鲁迅的作品,他本人也经常...
贾平凹近些年来的几部标志性的长篇,其思索重心有着一脉相承的主题,比如乡村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人间暴力的肆虐与循环,而每一部都卷帙浩大又章法谨严。 步入耳顺之年,贾平凹...
内容提要: 承德诗歌创作是一种处于边缘语境下的游牧式承德诗写状态。探讨其衍生之路可以发现,承德诗歌创作是历史边缘下的游牧诗写。探讨其不在场的在场,承德诗歌恰好处于河...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主将的鲁迅和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虽一位自称抱定启蒙主义,另一位主张作为老百姓写作,然而其内在的精神联系却一脉相承,共同构成...
作者简介: 管笑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 自2004年《四十一炮》问世,迄今已历整整十年。虽然在问世之初它也引起过一些反响乃至批评,但与其它作品相比还是显得过于寥...
作者简介: 李丹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一、沙基上的“自然” 《喀拉布风暴》延续了红柯自然救赎的书写路径,但并不属出挑之作。实际的情形是,它把红柯书写的困境与尴尬放大...
内容提要: 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与张翎的《阵痛》两部小说以家族伦理寓言神话,女性情感体验与历史记忆,对两性个体人性的复杂嬗变进行批判与反思;两部小说诠释纯洁的母性...
内容提要: 文学的“经典性”不仅是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尺,其本身就是文学标准变化的风向仪。中国网络文学的爆发并不仅仅是被压抑多年的通俗文学的“补课式反弹”,同时是一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