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素有以“宗经”而尊体的传统。但凡一种文体从民间走向正统,或是在创作过程中兴衰跌宕,由“宗经”以尊体的呼声总是不绝于耳。“三代以后,六艺惟《诗》教为至广也”...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伟大的时代需要嘹亮的号角,神圣的使命呼唤强大的文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生态文学作家自觉地把环保意识纳入创作视野,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也愈加深化...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归根到底要靠优秀作品。创作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既是立身之本,也是中心任务。 中央印发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其...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评论家) 阎浩岗(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慧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少衡(福建省作...
从20世纪迄今,民间文艺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程中受到高度重视。新世纪以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民间文艺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
文学批评文章之所以给人“过剩”之感,因为同质化、平庸化的东西太多,现在的许多文学论文也可叫“翻论”,在同一研究对象身上不停地“推陈出新”,其可挖掘性、可研究性、可...
屈原对生命的有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离骚》中多次用到带“恐”字的句子,抒发时间的紧迫感,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岁月匆...
以极度多元解读为代表的相对主义的批评形态,存在着无可置疑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批评态势,重要而迫切的是需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学说作指导的文学批...
作者简介: 高楠,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发言的题目是《贴近文学实践是当下文学理论建构的要务》,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非常愿意用“建构”来表述当下文学理论的...
时下,“非虚构”写作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不少作家有意抛却文学的虚构性,从书斋中“出走”,走向都市企业、打工族群、民居民宅、田间地头,甚至厚厚的历史卷宗,...
内容提要: 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很多小说寓意深远,这在小说命名之中体现得尤为显著。从寓意法角度探讨明清小说命名,前人很少涉及。明清小说作者善于通过命名的...
《春秋》是春秋时期新出现的历史散文文体,记事上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总共二百四十二年,全文一万六千多字。它按照某年、某月、某...
◎ 那些不以科学的文艺批评为基础的文艺评奖很不利于形成社会共识,很不利于获奖文艺作品在社会上的广泛接受和传播。这不是对文艺作品的嘉许,而是亵渎。因此,中国当代文艺界...
今年正值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已经有不少纪念活动和相关讨论。然而,当回顾新诗百年历程时,发现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是:在新诗推进、演化的过程中,曾被宣布“死去”的旧体诗词...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近日全文印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
中国古代乐论文史哲合论、诗乐舞不分的总体特征,决定了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概念。 乐论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现代意...
近年来,茅盾文学奖的评选逐渐有着从“作品奖”到“作家奖”转变的趋势。宽泛地说,嘉奖一个作家和嘉奖一部作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只要嘉奖的是“值得...
文艺活动离不开文艺创作和文艺阅读。事实上,实现文艺的生产和消费,文艺传播是重要环节。随着信息和媒介技术的发展,综合研究文艺学和传播学,在跨学科视角下研究文艺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