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高楠,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发言的题目是《贴近文学实践是当下文学理论建构的要务》,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非常愿意用“建构”来表述当下文学理论的状况,其实这个词说的绝对不是小打小闹,不是个别的修正,也不是个别既成教材的不断修订,它几乎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倒重来。推倒重来不意味着否定了理论的延续性,也不意味否定了理论在理论研究中的承继性。从这个提法上,就说明原来这套结构已经存在大的问题,不重新思考和梳理就难以让理论继续发展下去。为什么现在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我想,文学理论建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就是我们当下的时代语境。社会的转型把理论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况之中,有了大量的理论契机,面对着大量的问题,这些契机和问题是以前的理论不曾面对的;第二个就是理论自身,我们中国现代性的文学理论从建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我们经历了两次大的断裂:第一次断裂是“五四”前后的断裂,与我们的传统切断了,尽管传统的东西仍然在那些批判传统的人的头脑中留存着,但是传统被推到了批判的位置上,传统的使用者们成了传统的他者。这个断裂造成的是什么?造成的是文学理论自身延续性的消失。那么,我们自己的话语在哪里?在断裂之前我们是有自己的话语的,在白话文运动之后,整个那套理论在现代文学中不能再无批判地使用,我们就没有了自己的理论话语。正是这次断裂,导致了西方的大量理论趁机涌入,填补了我们断裂之后的缝隙。第二次断裂是新时期,新时期的断裂把我们前几十年形成的文学与社会和政治的密切关系切断了,切断之后,文学开始寻找自己,开始进行主体性建构,开始寻找自己的方法,有了方法论热,之后转来转去,又回归到社会,回归社会的一个标志就是文学性讨论。断裂之后的缝隙是不会自行弥合的,第二次填补断裂的还是西方的东西。两次断裂两次冲入就导致了我们的文学理论在这样一个没有传统并且大量被西方理论充斥的情况下狼狈不堪,这种狼狈不堪体现在今天这个充满了问题的社会语境之中,我们该如何应对?第三个导致建构的原因是西论冲击。西论冲进来之后就离开了它在西方原有的语境,成了一个没有语境的理论、纯粹观念化的理论,它几乎成为我们今天课堂教学和理论研讨中主体性的东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