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中国“回回文”的历史演进(9)


    基于上述原因,“小经”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无数人念念不忘,怀有深厚的感情,尽管“小”,也把它当“经”来看待。 
    然而,数世纪以来,“小经文字”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没有人将它提高到“民族文字”或“回文”的地位去考量,因而没有认识它的重要性。回回内部向来以阿拉伯语、波斯语为学术语言和宗教语言,没有创立自己文字的意识。即便有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小经”,也没有从民族文字的角度去看待,而且一般有学问的大阿訇对之不屑一顾,认为那是教授妇女儿童时用的语言工具,或者是初学阿拉伯语的人记录单词意思的途径,因而叫“小儿经”或“小经”,即相对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经典而言,因为这两种语言的经典叫“大经”。在教外,一般人不了解“小经”,将其视为如同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的外文。略知者,看它不伦不类,说它是汉语却不用汉字,说它是外语却拼出的是汉语,因而没有将其纳入正规的语言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在确定民族语言文字时,没有把“小经”列入回族的民族文字,彻底抹平了它作为正规“回文”的基础。由于这些原因,“小经”文字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加以规范和整理,显得不成熟。可是,“小经”作为拼音文字,只要稍加整理即可规范,世界上各种拼音文字就是例子,汉语拼音就是楷模。 
    首先,由于各地的方言不同,“小经”拼写出来的语音语气都不同,造成了不同方言群体中间沟通的困难。然而,如果大家统一用普通话拼写,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次,小经使用的字母不规范,发音相近的几个字母被大家按喜好使用,没有得到统一。如果稍加约定,这一问题也很容易解决。再次,“小经”是拼音文字,不表意,同音的字无法区别意思。但是,如果联系前后的语境去理解,可以猜出大致的意思,而且如果在规范的过程中附加一些专用的符号,就会大大降低同音词混淆的概率。 
    总之,“小经”文字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才没有被整理和规范,从而出现了使用混乱的现象。若将其视为回族的文字,进行统一规范的话,它将与世界任何拼音文字相媲美,能够成为富有特色的独立文字体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