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中国“回回文”的历史演进(7)


    字典类: 
    为阅读“小经”文献,我国穆斯林学者编写了各种工具书,如《古兰经词典》《胡赛尼大字典》《〈米什卡提〉字典》《委尕耶词典—中阿对照》《者俩来尼字典》《〈真境花园〉字典》《中阿对照〈伯亚尼〉字典》《中阿对照〈满俩〉字典》《中阿双解字典》《中文消经双解》《中文消经双解〈噶兑〉新字典》《中文消经双解〈伊哈雅仪〉字典》《照赫勒》等。20世纪50 年代,临夏马天民阿訇用小经大量著述,翻译或创作了许多至今在经堂中通用的课本。 
    另外,20世纪《古兰经》至少5次被翻译成小经,第一部是兰州的两位阿訇马福禄和沙忠用小经翻译的《天方尊大真经中华明文注解》。1957年,东乡族阿訇马明才用汉语小经翻译了《古兰经》,叫《小经古兰经》。20世纪80至90年代,马振武阿訇用小经翻译了带有华北口音的《古兰经》译本。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流落在中亚的东干族阿訇伊斯玛仪里,也用小经翻译了《古兰经》,翻译年代不详,译者将所用的文字叫“中国文字”。最近一个版本是甘肃临夏籍阿訇马福海于2003年完成的《晓经古兰经》。 
    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西北各地穆斯林聚居区随处可见各种“小经”文字的出版物,甘宁青新地区一些阿訇还在不断编写各种“小经”读物,或翻译经典。民间存在如此多而且重要的“小经”书籍,足以说明“小经”的生命力。 
    “小经”不仅用来翻译和著述宗教经典,也记录日常生活中世俗的事务。清朝陕西回民起义的部分见证者,用小经记录了起义过程中的见闻,留下了珍贵的资料[5]43;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安刘宗云阿訇于1955年8月曾经应邀参加陕甘回民赴东北参观团,从8月5日报到开始,他就用小经写下了一个多月的参观日记,成为记述新中国风貌的小经作品[5]43。到现在为止,西北还有人用小经记账、写信、写便条,一切需要文字的地方,他们都用“小经”。而且,西北的清真女校,采用的课本基本是“小经”的读物,因为经堂中主要的“大经”(即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经典) 被翻译成了小经,初步满足了学习宗教知识的要求。有位同行告诉笔者,她在农村搞田野调查,在访谈农村回族妇女时,见人人手头有几部小经读物,顺手一翻,流利地读下去。此时,她一个学者在这些被认为是“文盲”的妇女面前反而成了地道的文盲。她纳闷,这些妇女是文盲吗? 她们不应该被看作是文盲,她们不是什么文字都不懂的文盲,她们虽然不懂汉文,却精通回族的文字,而这种文字目前就连许多回族人都不懂,她们应该被看作是特殊的文化人。正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藏族中的民间文人一样,相对汉文化而言,他们因不精通汉文确实是文盲,而在他们的族人中,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却是专家和学者。 
    鉴于此,“小经”并不是一种死文字,而是一种使用至今的活文字,它数百年来一直是回回民族普遍使用的文字,它在回回民族中间发挥着一个成熟文字所应起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