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官”与结绳记事——兼谈蒙古文之造字依据
http://www.newdu.com 2025/04/09 07:04: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颖龙 参加讨论
关于“官”字的文字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目前尚未有定论。笔者以为,若想全面解析“官”,应从“官”的本义与其古文字形上入手。“官”字的名义应为在屋子里悬挂众多绳结或打成结的菅草以作为结绳纪事、结草记事工具的机构,即上古时期的官府,或称行政管理机构。通过一系列的考证,我们又对上古时期的“结绳”、“结草”作了很有意义的复原,指出用草来打环状绳结以纪事的形式不单在中国上古存在,还曾遍及蒙古草原甚至整个北亚、中亚和西亚的游牧部落地区。此外,一系列从官得声或从 ![]() ![]() 作者简介: 段颖龙,从事经济史研究、古货币研究、古文献整理编校及文博工作。研究方向:先秦文献学、文物考古、古文字学、经济史等。作者单位:北京阳光书苑。 一 “官”的名义及蒙古文字形来源蠡测关于“官”字的文字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目前尚未有定论。笔者以为,若想全面解析“官”,应从“官”的本义与其古文字形上入手。 “官”字的本义据《说文解字》解释为:“史事君也。”也就是说,官的意义就是指侍奉君主的官僚和史官。古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史官是黄帝时期出现的。《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许慎《说文·序》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可知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创造汉字的始祖。仓颉时代的人对“官”的本初理解,也许只有通过其古文字型来表达。“官”甲骨文作 ![]() ![]() 近人对“官”字也曾做过一些解释。据《说文》:“官,史事君也。从宀从 ![]() ![]() ![]() ![]() ![]() |
- 上一篇:分化字与传统分别文概念的相承关系
- 下一篇:中国“回回文”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