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官”与结绳记事——兼谈蒙古文之造字依据(3)
http://www.newdu.com 2025/04/18 05:04:19 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颖龙 参加讨论
由“官”字“打成环状绳结”的义素又派生出了新的形声字,如“绾”,《广韵》解释为:“钩系也。”意为头发或丝带状物盘绕打结,正好符合这个义素;“官”下所从之“ ![]() ![]() ![]() ![]() ![]() ![]() ![]() ![]() ![]() 另,从官得声的还有“棺”字。《说文》:“棺,关也。所以掩尸,从木官声。”棺用以装殓死者,那么又与“官”的环扣或绳结的义素有何关联呢?目前所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两周贵族墓中的棺木,外椁用骨钉或榫卯结构拼接咬合,而内棺则多是用棺盖与棺身捆束固定的形式。《礼记·檀弓上》载:“天子之棺……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孔颖达疏:“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用二行也。衡三者,横束三行也。”这便是周代丧葬礼制中的“棺束”制度,用横向和纵向的多条束带将棺木绑定、封缄。其实,“缄”字从糸,也与这种用绳捆绑匣盒木棺有关,《说文》:“缄,束箧也。从糸,咸声”即可证。“目前所见到的棺束用料有三种:一是用麻绳捆束;二是用麻布缄封;三是用丝帛缄封。”③麻绳、麻布及丝帛无不是可用作捆绑的丝织物。周代棺束多是自棺盖顶部至壁板下端整个捆束起来的,最后在棺盖上打上绳结或插上木楔,考古发现棺木上最多的绳结就有横向七道,纵向三道,用葛布、丝绢缠绕。④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棺束”是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中出土的棺木。⑤综上所陈,至少在西周中期以前,贵族墓葬中的棺木大都用束带麻绳等捆绑封缄,并且是一棺要打上多道棺束,最后在棺盖上再打上绳结,这与前面已解析出来的“官”字的“将带状物打成多个环扣状的绳结”的义素完全重合。也就是说,棺的实质意义就是用多道绳带进行捆扎的装殓死者的木盒。当然,从官得声的“棺”字的这种解释无疑成为“官”字具有绳结义素的重要旁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分化字与传统分别文概念的相承关系
- 下一篇:中国“回回文”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