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回文”的历史演进(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18 《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 丁士仁 马斌 参加讨论
四、小经文字通行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小经”在回族中间流行,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1)中国穆斯林自古以来就有进清真寺学习宗教常识的传统,早期为了巩固母语,必须学习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自明朝失去母语以来,学习阿拉伯语就是为了诵读《古兰经》和宗教生活中的念词。尽管几乎全民学习阿拉伯语,可由于语言的汉化,他们中极少数人精通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但是,凡学过阿拉伯语的人,至少学到了阿拉伯语的拼音方法。这样,在没有别的文字做记录语言的手段时,他们就轻车熟路地用阿拉伯文拼写他们新学到的语言,这就是“小经”。(2)众所周知,汉文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文字,表意不表音,笔画繁多,且一字只有一形一音一意,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文字之一。比起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这样的拼音文字,学汉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明清时期的回回,尽管开始讲汉语,但在“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中,与外族的交流不十分频繁,普通群众用熟悉的“小经”能够满足内部交流的需要。(3)在中国,读书自古是官宦子弟和有钱人的权利,普通百姓的文盲率历来很高。在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社会,不识字算不上一件丢人的事,即便回回人不识汉字,对他们而言,懂“小经”就基本脱盲了,起码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用“小经”能够应付了。(4)从清朝统治以来,回回就不断举行反压迫斗争,一再被清政府镇压,导致回回与清政府,特别是具有汉文化背景的统治者的敌对,进而对汉文化,包括汉字加以排斥和拒绝。甚至当时的阿訇们断言: 学汉文是叛教(这一论断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于是,回回中大规模掀起了反汉文化的浪潮,学汉字被视为叛教的入口。这一风气至今还能见到它的影响,尽管只是在偏远的地区尚存。在没有正式文字做交流工具的情况下,小经自然就成了唯一可用的工具。(5)经文情结。阿拉伯语是《古兰经》的语言,也是伊斯兰学术的语言。长期以来穆斯林无论生活在哪里,也不管操什么语言,对阿拉伯语怀有深厚的感情,甚至是虔诚。虽然经过数世纪的变迁,阿拉伯语不再是中国回回的母语,但那种对阿拉伯语的情结始终在他们心灵深处占居着重要的位置。对广大普通的回回人来说,再好的汉语伊斯兰书籍都引不起他们的崇敬心理,只有阿拉伯语的经典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经”。“小经”尽管已经是汉语了,但它保留着“经文”的外形,正好满足了回回民族对阿拉伯文的情结。目前西北女寺和女校中多采用小经读本,这一情结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释“官”与结绳记事——兼谈蒙古文之造字依据
- 下一篇:重文号和“之”字讹混广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