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人体名词和“上”、“下”(2)

http://www.newdu.com 2018-05-22 华语桥 [韩]李玄玉 参加讨论

    身下:短语,身体的下面,“我的身下有一本书。”
    “我的身下是草地。”与之相对的是“身上”——身体的上面,如:“你给我身上盖上毛毯吧。” 
    上头1和下头1:也是很对称,指上面和下面。
    上头1:指上面。
    上头2:指上级。
    上头3:因酒过敏,一喝就上头。如:我不能再喝了,酒上头了。
    下头1:位置较低的地方。如:“山下头有个村庄。”
    下头2:指下级。如:“领导要耐心地听取下头的意见。”
    有“上脸”,但没有“下脸” 。例如:
    上脸1:喝酒容易脸红叫上脸。如:酒上脸了,我不能再喝了 。
    上脸2:得寸进尺     如:你不要给鼻子上脸。
    上脚:开始动脚。如:打着打着,他不但动手,而且上脚了。
    下脚1:走动时把脚踩下去。如:“屋子里到处是水,实在没处下脚。”
    下脚2:原材料加工、利用后剩下的碎料。也叫下脚料。
    “眼下1”没有相应的“眼上”。
    眼下1:指目前。如:眼下秋收大忙,农民天不亮就下地了。
    眼下2:指眼睛的下面。
    眼上1:指眼睛的上面。
    词汇中的确有大量对称的词语。但是,也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这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事物现象是对称的,但是,词语却不对称。第二种,事物本身就不对称,所以也没有对称的词语。第三种,词语是对称的,但是所表示的事物并不对称。
    三、同义的“人体部位+方位词”
    论域是确定同义词语的大前提。只有属于同一论域的词语,才有资格构成同义词。例如:
    心:=心中=心上=心里=心内=心下=心头=心尖 ||  =心潮=心海=心扉=心内=心田=心泉
    口:=口头上=口头里 || 手:=手里=手内=手中 || 眼:=眼内=眼里=眼中
    嘴:=嘴上=嘴里 ||
    “心上”和“心内”、“心里”是同义词,几者所指是相同的。这里的关键在于:“心上”中的“上”不表示方位,是方位词的一种引申用法,表示的是范围(以心为其范围)。如:“心里没有眼,有眼没用”和“他嘴上没有什么,但是心内很不好意思”、“记在心上”等。“心内”,把思维的心看作为具有特定范围的对象。有特定范围的对象就有内外之别:“心内”的是心的内部(其实就是心本身)。“心内”的对称是“心外”,指的是心的外部:“心外无物。”
    内心=心内,谚语说:“内心无邪事,不怕鬼叫门。”完全可以说成:“心内无邪事,不怕鬼叫门。”这是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事物的结果。“心内”的视点是心。如果说“心中”、“心内”和“心里”都是指的心的内部的话,那么“内心”的视点是人的身体。
    这个“内心”的“内”是指的在人体的内部。按理说,一切人体内部的器官都可以加上一个“内”字,叫做“内N”,不过除了“内心”,其他器官一般不这么说。
    心上=心下,上和下是对立。但是对于“心”,却出现了“心上”就等于“心下”的用法:①又怕冷落了他,恐贾母王夫人心上不喜,须得也命他进去居住方妥(《红楼梦》第二十三回)②见李逵等被陷,军兵慌乱,又见耿恭先走,------心下寻思道-----(《水浒传》第九十八回)
    ③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佣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红楼梦》第三回)
    这里的“上、下” ,其实并不再指具体的方位,已经虚化了。《现代汉语八百词》上说:“(上)和某些表示人体部分的名词组合,意思比较虚。”(416页)举出的例子是:不要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 这几天我手上有点儿紧(意思是缺钱) || 这样办,面子上也过得去
    “上”用在名词的后面,有时几乎是没有意义的,等于原来的名词。如嘴上=嘴,这也许是为了奏音节。这是汉语从单音节朝向双音节的趋势的产物。就是说是近代汉语拼音和现代汉语中所谓双音节化的必然结果。虚化后所表示的就是这个器官本身方位名词,这种用法没有相应的“X下”的说法。
    心上=心 || 头上=头 || 脚上=脚 || 腿上=腿 || 嘴上=嘴 ||身上=身 || 脸上=脸 || 手上=手 || 腰上=腰 || 腕上=腕
    不过,也有原本是双音词名词而加“上”的,例如:
    面子上=面子 || 手头上=手头 || 胳膊上=胳膊 || 嘴巴上=嘴巴 || 耳朵上=耳朵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强调的用法。强调的是特定的范围。这种用法似乎都没有相应的“下”。
    由此可见,名词+上的意思是事物的表面。表面是同内部的相对的,按理说是,既然“名词+上”表示表面,那么与之相对的内部就应当是“名词+下”了,然而并没有这种相对的说法。例如“嘴上”和“口上”、“唇口上”、“嘴唇上”都表示嘴唇的的表面,如:唇口上微露齿痕,定是中毒身死。(《水浒传》第二十五回)②那八戒丢倒头,正睡着了,被他照嘴唇上扢揸的一下。(《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却没有相对的“嘴下”或“口下”的说法。有“唇上(唇的表面),可没有相对的“唇下”之说。大概是因为我们常常同人体器官的表面打交道,而忽视了这些器官的内部,不容易观察,通常也不需要注意它们。
    有时表示的是这一器官的周围,例如:“嘴上没毛,做事不牢。”(谚语)这“毛”指的是胡子,而胡子不一定只长在嘴上面,也可以长在嘴的下面,这“嘴上”其实是说的嘴的周围。这种用法也没有相对的“下”这一说。
    在汉语中,“上”和“下”有多种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趋向动词,结构动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和“下”都是对立对应的。但是“下”的运用比不上“上”字,数量也要少得多。但是,还是有的,其实“心下”的说法在近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还有“手上”和“手下”:
    ①大山道:“唐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不可惊动他知。”(《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②他手上拥有资金多得不得了。
    ③我手上还有好多事情要办。(这里的“手上”正在做着的意思)
    ④“到这活鬼手里,发了横财,做了爆发头财主,造起三埭院堂四埭厅的古老宅基来,呼奴使婢,甚是受用”。6
    同样的是“头”,本指物体的顶端,但是“心头”和“手头”中,也已经虚化了并没有顶端的意思了,只是指这个器官。于是:心头=心中=心上=心下=心里=心内=内心等就构成了同义关系。
    “心上”是常用词,这是因为“N上”表示N这一特定的范围,好象没有相对称的表达方式,没有“N下”的说法。“在语言下”、“在哲学下”,都不合法的、违背了汉语的习惯的。这牵涉到对“范围”的深层次的理解问题了,似乎我们的思维中有两个“范围”。一是把这个相对小的范围放置到更大的范围里来考的,这个小范围的相当于几何学上的一个空间,它有内外之分。另一个是从更大的范围里进入一个特定的小范围,已经排除了它之外的空间,于是它就没有所谓的“外”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