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语音译词:民族性和时代性

http://www.newdu.com 2018-05-22 华语桥 [韩]李玄玉 参加讨论
汉语音译词:民族性和时代性
[韩]李玄玉1
(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210093)
    [摘要]汉语吸收音译词的时候,在不同程度上改造这些外国客人,一是读音的改造、二是声调的改造、三是音节的改造等,此外汉字在选择上也完全符合民族的心态。这种改造、融合方式是汉语所特有的,音译词反映民族性,同时从中也不难发现时代变化的痕迹。
    [关键词]音译词;民族性;时代性
    一、音译词的民族性
    汉语吸收外来词历史悠久,古代汉语中就有一些外来词,譬如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通过翻译佛经而吸收的外来词:“佛、塔、菩萨、伽蓝、刹那、罗汉”等。宝塔的“塔”,一般人想不到它居然也是外来词,从古代梵语中来。北海、中南海的“海”,原是从满语“克巴什”借用来的。从历史的眼光看,它们是外来词,但是从共时角度看,应当把它们排除在外来词之外。还有一种是,人们感觉到它不是地道的汉语词语,总有那么一点洋味儿。例如:摩登、布丁、马达、雷达、咖啡、巧克力等。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越来越多,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方法:纯音译法——卡士(cast)。音义兼译法——妈咪(mammy)。音译加意译词法——奶昔(milkshake)、迷你裙(miniskirt)。音译加类名法——果占(jam)。整体意译法——电脑(computer)、雪柜(refrigerator)。对应意译法——黑马(dark horse)、迷城(lost city)。
    有人认为,汉语在传统上有一种抵制音译外来词的机制。所谓“先意译,不行再半音译半意译,不得已再音译”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就历史来考察,从“德律风”到“电话”;从“西门汀”到“水泥”;乃至近年的从“盘尼西林”到“青霉素”,从“舍宾”到“逛街”,多半是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我们有许多音译词看上去根本不像外来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词的“内部形式”被汉语用“循音赋意”的方式改造过。“迷你裙”中的“迷你”(英语mini,构词成分,表示“小”“微型” )让人感觉不到它是外来词,也使人觉不出有什么“微”“小型”的概念,但它显然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
    汉语吸收音译词,为了使其成为汉语词汇的成员,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读音、声调、音节、汉字的选择上进行一番改造,使之成为汉语词汇的成员。
    (一)音译部分的读音的改造。外来词的音译部分虽然来自外族语,但在总体上仍必须服从于汉语音系,因而多多少少与原词不同。汉语音系会在不同程度上改造这些外来客人,使之同化于汉语主人。读音改造只涉及音译部分的语音,或改变音质。例如:
    “莱塞/莱泽”(激光。英。laser):原词两个音节,第一音节单元音[æ ]以及第二音节辅音[z]都是汉语所没有的,只能用相近的音替代。前者用复元音“ai”[ai],后者用清擦音“s”[s](塞)或清塞擦音“z”[ts](泽)代替。至于近来流行的自港台进口的“雷射/镭射”,则是结合谐音以后的改造,前一字元音变成“ei”[ei],后一字则迁就字义,辅音改成翘舌的“sh”[§ ]。①
    如果外来词中的某个音是汉语音体系中所没有的,在吸收外来词时就用汉语的某个相似音去对译,这在语言学上叫“音的代替。”汉语中没有小舌音[r],因此凡是遇到[r]就用汉语中与[r]近似的边音[L]去替换。例如:
    rader—lei da雷达,roco—luo ke洛克, rose—luo ci洛兹 ,redtap—li da si利达斯, rikoh—li guang理光, rose—lu zi 露姿,revlon—lu hua nong露华浓, amore—ai mo li爱茉莉, flora—fu lu芙露, robam—lao ban老板, ariston—a li si dun阿里斯顿,  suntory—san de li 三得利,orion-pie—nu l,i you pai女丽友·派,romantic—luo man di ke罗曼蒂克
    再如,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以 [m]收尾的鼻韵母,于是代之以[n]和[ng], 如,老板(robam→laoban)、图腾(totem→tu teng)、香槟(champagne→xiang bin)等。
    (二)声调的改造。有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无声调的外来词语要想在汉语中“登堂入室”,必得先过声调这一关。如,“洗王”,来自英语的C-one,“丰意德”,来自英语的Port land等源于英语的词,在英语原词中它们均无声调,在汉语中它们都脱离了原英语的发音习惯,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声调,完全了音译词在声调方面的汉化。音译词尽管在语音形式或字面意义内容上与汉语词汇可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从词的形式到内容都向汉民族化靠拢,受着汉语词汇系统的制约,也就是说语音、声调、音节上都要受到汉语的同化,使之完全适应汉语词汇的内部发展规律,从而真正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译词的汉化。音译词在声调方面也受汉语的同化,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在语音系统上没有声调。汉语在吸收这些外来词时,都要使它的每一个音节具有汉语的声调。例如:
    poker—扑克(pu ke),moter—摩托(mo tuo),humour—幽默(you mo),health—康尔寿(kang er shou),star—世达(shi da),smeata—思密达(simida)concert—康先特(kang xian te),carre four—家乐福(jia le fu),coco—可歌(ke ge),for you—芙一(fu yi),grand—古南都(gu nan du),metro—麦德龙(maide long)
    音译词也有的考虑到声音要叫得响亮,避免同音歧异,念起来顺口、好听、好记。例如:
    Kang-xian-te(康先特)  mai-de-long(麦德龙)  jia-le-fu ( 家乐福 ) 
    平-平-仄               仄-平-平               平-仄-平 
    由此可见,很多音译词讲究平仄律的相叠、声韵律、扬迎律。看来新奇,读来顺口,听来悦耳。
    (三)音节的改造。汉化的本质特点,就是音节化,在音节化的同时,也获得了声韵调的内容。我们知道,汉语在语音形上的特点就是在语流中,都是以音节的形式作为语音单位出现的。因此,任何外来词,一旦要形成音译词的时候,必须首先要进行语音上的汉化。也就是说,必须要在语音形式上形成汉语的音节化。如“吉他”来自英语词“guitar”,而汉语音译词的读音却是“jita”,“B超”汉族社会的人都是把“B”读成“bi”。
    对音译词音节上的改造也要适应汉语的特点,尽可能双音节化,如,外来词原来是多音节的,进入汉语后变成双音节词:“浪漫”,来自英语的romantic;有些单音节的外来词也双音节转化。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最符合中国人的词感,琅琅上口,人们也就不再寻求其他翻译的方法。再如,“坦克”,来自英语的tank,“鲨鱼”,来自英语的shark,“卡车”来自英语的car,“啤酒”来自英语的beer。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汉语双音节趋势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音译词被尽量填进汉语既定的音节框架。例如:
    Mag-美格,Pentium—奔腾,Tricom—台康,King soft—金山,Bic—比克,Pilot—百乐,Dorco—杜克,Schick—适适,Ricola—利口,Kenwood—建伍,Parker—派克,Longines—浪琴,Tissot—天梭,Bird—波导,Extra—益达,Chic—秀客,E-land—衣恋,Biore—碧柔,Chanel—香奈,Guerlain—娇兰
    对音译词的书面形式来说,无论一个词具有几个音节,它们都只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用汉字表示,一种是用拼音字母表示,有的是新造汉字来表示,有的则用外语字母表示。但是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表示,它们和口语一样,其共同点都是汉语音节化了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