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浅谈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几个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8-05-22 华语桥 [韩]李玄玉 参加讨论
浅谈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几个问题
[韩]李玄玉
    李玄玉,女,韩国留学生、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摘要」本文从“思维方式”、“文化冲突”、“性别”、“人际关系”、“民族心理”五个方面列举出汉韩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现象,并指出由此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从而得出结论:揭开各民族的隐蔽文化层是整个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沟通
    一、思维方式与跨文化交际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迈进21世纪不同的社会成员因不同文化修养带来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笔者读到一本旅澳中国留学生口述纪实,题目是《娶个外国女人做太太》。天津出身的作者说,跟韩国女人结婚的时候,原以为都是亚洲国家的人,各方面都会很适应,但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以后才发觉他们之间的文化、生活差异竟那么大。
    有一次作者和太太在客厅坐着看电视,当画面上出现澳洲的纹身和蹦极跳一幕时,作者看后情不自禁地说:“恶心!”他太大听后批评他,不应该用不礼貌的语言去污辱别人。还有他的太太弄不清楚为什么中国人对别人的隐私那么关心,中国人的方式实在难以理解,他的太太显然开朗、大方、开放,但也具有保守的一面。笔者在中国呆了三年,期间也发觉中国比韩国还要开放、平等、随便。
    我认识一个韩国留学生,他跟中国女朋友谈了两年的恋爱。他们一开始谈的时候,发现在语言上有问题。韩国留学生掌握汉语后发现问题不是在语言上而是在文化上。他是用大男子主义行为来对待女朋友的。他们俩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是必然的。女朋友习惯上常常对男朋友讲“烦死了”。但韩国留学生在中国没呆多久,听到这番话时非常生气。因为韩国人的观念上“烦死了”是最极端时才说出来的。除了文化以外在词汇方面有趣的事情是韩国人告辞时客套话是“走好”,但中国人告辞时向客人说“再见”,英语中的“good bye,see you again”的意思相同。而韩国人吵架后说“以后再见吧”却含有贬义。
    初到异国他乡,常受到“文化震撼” (culture shook)。的确,不同文化的碰撞,常会让人领悟到一些什么。韩国中年夫妻,尤其是年龄差异较大的,如果丈夫比妻子年龄大的话,妻子叫丈夫时不敢说出丈夫的名字。这是为了尊敬丈夫。而中国人多数都直呼其名。在韩国,如果有人问一个孩子父亲的姓名时,他的孩子一般在“父亲”的姓名后面都用上“字”来表示尊敬。例如:其名字叫洪吉东,则称为洪字、吉字、东字。
    此外,成家后并有孩子的人打招呼时喜欢用某某妈妈、某某爸爸(某某代表孩子的名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的话,他们大多数用的是男孩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韩国人对于父母和长者的名字仍然存在着遗讳。本人亲历过一件事。在韩国有一个家庭,爷爷名字叫“金模基”(模基在韩语里和蚊子是谐音),所以,所有的家里人都忌讳“模基”这个词。有一次,孩子不小心喊出“模基”,家长把孩子臭骂了一顿,而且之后时常要向孩子训示一番,
    笔者到中国以后,感到最头痛的事情是排队买票,很多人不排队,夹塞的情况比较多,也没有人批评他们。我们留学生说一句笑话“如果正常排队买票的话,可能永远等不到你了”。这件事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缺乏公共秩序意识。
    有一次,我和中国朋友在马尼拉坐的士,到了目的地后,发现司机不但不打计程表,而且乱收打的费。我不愿多付打的费,愿意到执法部门解决。我认为如果这次轻易付钱的话,这个司机以后还可能故伎重演。但中国朋友不是这样,他认为多付就多付吧,不要自找麻烦。我认为这并不是多一点钱的问题,而是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最后,经过我的据理力争,我跟司机讲道理,司机终于放弃了占便宜的念头。
    韩国的前任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下台以后,被国民以贪污罪和内乱罪关起来。这也是反映韩国人的义气。而韩国人一向较真,既使是前任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在下台后也未能逃脱法律对他们的制裁。
    而对于移民在马尼拉的华侨,他们既有老外的文明和经济,又有社会意识。中国人在国外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这一点得到世界的认同。但不知是不是由于华夏文化太悠久,排它性太强,很多海外华人拒绝和别的民族交流。他们更习惯在自己的华人圈子里来往,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抑制外来文化的侵入。
    我在马尼拉华人开的中国餐馆里吃晚饭时,除了我以外一个老外都没有。大家吃饭时老板娘上台宣布开始进行卡拉  OK比赛。这样一边吃一边唱歌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看得出中国人在国外的一种凝聚力。相反他们的第二、第三代连他们的母语都不会说。
    这对第二、第三代年轻人来说“在多元化的时代流利的英语是理所当然,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习惯,缺乏语言上的沟通和交流。”
    二、汉韩文化冲突对比
    对于吵架来说,韩国的吵架是隐蔽的,但中国的吵架是公开的。比如说,在韩国夫妻或婆媳之间吵架的时候,把门关上后吵架,以免争吵的声音被别人听见。如果正在吵架的时候,客人不期而至,那么马上装出没有吵架的样子招待客人,客人走后再接着吵。这是一种韩国式的隐蔽式吵架,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中国人吵架则很火爆,不论在公共场所还是非公共场所,若是吵起来,可是让人感到心惊肉跳,先是大声争吵,继而污言秽语谩骂,重则拳脚相向,大有不把对方打倒在地不罢休之势。一见有吵架者,便有很多人好奇地围观、起哄、看热闹,或者在一旁推波助澜,火上烧油,大有惟恐天下不乱之势。若双方不能相互妥协,会有其他人主动来调解,居委会也会出面调解。
    中国和韩国都有尊老的传统和习惯。在中国人心目中,衰老虽然也意味着身体、精力已衰,但并不等于无用。中国有句俗话,叫“姜是老的辣”,其含义就是老年人阅历多,见识广,办事老练。但中国随着经济的发达,尊老的观念越来越淡薄,不过现在韩国的尊老传统比中国强多了。
    实际上孝顺和家庭教育有关系,家长教训孩子跟长辈吃饭时,不能先动筷子,而且好吃的菜让给长辈,这种传统在韩国还保存着。我觉得这种传统一直保存的原因之一是韩国的年轻人对长辈使用敬语。跟陌生人交际的时候哪怕他们的年龄比我小也要用敬语,这是相互之间表示彼此尊敬。
    有一个韩国朋友,在家里的几个弟兄中他跟老小最亲密。从小时候起就不用敬语一起玩。但在老小读高中时,他妈妈嘱咐他说:“从现在开始向哥哥用敬语”。从用起敬语后,朋友就觉得与弟兄有了距离感。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不用敬语,免得出现代沟,显得和睦而民主。但子女一旦成年独立后分家,一般子女自然而然用起敬语来,各自便渐渐感到陌生。子女常常是到过年过节才回家看望父母,平时很少来往。但中国没有敬语,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这种矛盾。在中国师生之间用不着敬语,所以既平等又随便。笔者亲眼看到中国大学生跟教授一边抽烟一边交谈,这对他们来说很正常,但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在韩国人的眼里,在父母或老师面前,不应该抽烟。
    在古代韩国栗谷先生著作的《学校模范》一书里面记载着:看老师时,不能看脖子以上,甚至在老师面前连狗这样卑微的动物都不能驾。笑的时候,不要露出牙齿,跟老师一起吃饭时,只能吃七分饱,不能吃得太饱。现在韩国仍然保留着尊重老师的美德。现在常用的关于老师的谚语反映了对老师的敬意。例如:“连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连狗也不吃老师的屎(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