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称”问题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 陈平 参加讨论

    指称现象涉及的范围广,研究的历史长,观察的角度多,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指称研究复杂多端,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辩。对自然语言中的指称问题,有四个主要的研究角度:第一是逻辑和哲学的角度,第二是语义学的角度,第三是语用学的角度,第四是话语分析的角度。因观察角度的不同,研究者的出发点、动机、重点关注的对象、分析论证的方法以至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往往并不一样。如果你告诉我你在研究指称问题,我常常要问一句,是从哪个角度研究指称问题?同时也要看到,这四种研究路径相互之间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许多问题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今天我就分别从这四个角度出发,向大家介绍指称研究中的背景知识、重要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成果。 
    1.逻辑和哲学角度 
    现代语言学家广泛深入地研究自然语言的意义问题,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自然语言同语义、语用相关的现象,包括指称问题,主要是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的研究对象。哲学有一个分支,叫语言哲学,专门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同语言有关的各种现象,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哲学学科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语言哲学家主要关注的是语言、思维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研究兴趣侧重围绕“意义”这个主题,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指称问题。前面提到的德国学者弗雷格,以及剑桥学派和牛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语言哲学研究领域里的主力。此外,还有一些美国学者,如William Van Orman Quine(1908-2000)、Zero Vendler(1921-2004)等,也是这个领域里的重要人物。 
    弗雷格对语言哲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是1892年提出的Sinn和Bedeutung的概念。这两个对立概念在英语文献中有好几种译法,如“sense/referent,sense/meaning,meaning/denotation,sense/nominatum”等等。同一个词“meaning”,有人用来对译“Bedeutung”,也有人如罗素则用来对译“Sinn”,如果不对照德语原文很容易产生误解。另外,文献中与Sinn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还有intension(内涵)、connotation等等,与Bedeutung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还有extension(外延)、designatum等等。我将这两个词分别译为“意义”和“所指对象”。弗雷格提出这两个概念,主要是针对有学者认为专名没有意义的观点,也有助于消解类似上面所讲的Electra悖论问题所带来的困惑,尽管根据历史记载,弗雷格当时还不知道Electra悖论。弗雷格主张,起指称作用的语言符号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该符号形式本身表现的内容,可以看成是所指对象的表现方式,以这种形式显示它的有关属性,此为意义;二是外界存在的被指事物本身,此为所指对象。符号的意义决定它的所指对象,词语是否具有意义和是否存在所指对象,有待满足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可以只有意义而不存在所指对象,如“现任法国国王”。两个词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但所指相同,文献中常见的例子是“启明星就是长庚星”(The Morning Star is the Evening Star),因为两个专名虽然所指对象相同,就是金星,但意义不同,所以这句话不能看作同义反复。弗雷格的著作中,这两个概念主要用于专名,但也可以将这种区别延伸到概念词(Begriffswort)和句子,如句子的意义是命题,所指对象是真假值。有不少同这两个概念相关的重要问题,弗雷格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另外,弗雷格的关注对象主要是理想化的语言而不是自然语言,如何将他的整套理论用于分析自然语言,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弗雷格之后,意义和所指对象这两个概念的性质、使用范围及相关问题成了20世纪语言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弗雷格也因此被一些人称为“语言哲学之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