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宾语位置上出现的光杆名词共有157例,91%即143例主题性弱,12例中,2例强;“一+量词+名词性成分”一共出现67例,61%即41例主题性弱,主题性强或超强的有15例,占22%。从主题性的角度来看,主题性弱的事物的78%以光杆名词的形式引进,22%以“一+量词+名词性成分”的形式引进。强和超强的事物共有17例,15例以“一+量词+名词性成分”的形式引进,占88%,2例以光杆名词的形式引进,占12%。两种语言形式引进的事物在主题性上的差异是明显的。 下面两句是“有”字句的例子: 表6展示在“有”字句宾语位置上首次出现的两种语言形式主题性的强弱: 表6显示,即使是在“有”字句中,由光杆名词首次引进的事物无一例外主题性都弱,这也符合大家的语感,“有人来了”,很可能后面就不会再提这个人了。以“一+量词+NP”的形式引进的事物共55例,有14例即25%主题性弱,5例中(9%),8例强(15%),28例超强,占51%。从这些数据来看,恐怕不能说“有”字句中“一+量词+NP”引进的一定是重要的事物,因为也有25%的例子引进的是主题性弱的成分。但另一方面,表6显示,主题性超强的事物在“有”字句中都是以“一+量词+NP”形式出现的,尽管这句话不能倒过来说。 表7对比“一+量词+NP”在“有”字句和其他句法位置上出现时主题性的强弱。 表7显示,同样的“一+量词+NP”形式,用“有”字句引进时,该事物的主题性要高于在其他句法位置上引进的成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