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于希宁艺术文丛”总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人民日报 王文章 参加讨论

    艺术大家于希宁——“于希宁艺术文丛”总序
    于希宁是我国当代卓越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这在当代中国画界是不多见的。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于希宁百年纪念展览,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位艺术大家艺术创造的面貌、境界和他的艺德风范。
    于希宁出生于齐鲁文化昌达的潍县,在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中国文化的沃土滋养了他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格、广收博取的宽广胸怀,以及“凭恃国魂贻笔墨,画魂深处寓人魂”的艺术思想,孕育了他坚韧、锲而不舍、倔强自强的性格品质。他凭借多年的勤奋、刻苦,成为一位博学多能的学者型艺术家。就绘画而言,他也是多面手。始学绘事即遍师诸家,悉心摹写历代名画,无论花鸟、走兽、山水、人物诸种技艺,在青年时都已全面掌握。后着意专攻花卉,从唐宋经典名作到恽南田、华新罗及陈白阳、徐青藤,皆下过苦功夫。在上海求学时,更得黄宾虹、潘天寿、诸闻韵、俞剑华等名师指点,为日后发展奠下坚实基础。他承续前辈大家的创造精神,熔铸百家之长,走出了一条书画相参、诗文相映,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绘画道路。
    于希宁的作品,传统功力深厚,于苍劲之中见秀逸,于疏朗之中见典雅,笔墨精到而内涵丰富。其所绘凌霄、紫藤,笔走龙蛇,声势夺人。而牡丹、芍药则有临风含露之致。他笔下的瓜果蔬菜,鲜嫩欲滴,生活气息尤为浓郁。特别是他的梅花,往往整株梅树参天拔地、气势雄浑,笔墨立意不同凡响。他曾有专著《论画梅》于1989年出版,书中详述画梅之发展历程,历代画梅名家及作品,进而系统梳理总结画梅技法。其间对梅花精神气质的解读,对画面意境的阐发均别具新意。
    他的书法,自幼受父辈熏陶,喜爱临池,未尝一日稍有懈怠。他曾学王右军、颜真卿、黄山谷等,运笔工稳圆浑,笔势开张,点画飞动,雄伟峭逸,深得《瘗鹤铭》、《松风阁》之风神。他又将书法行笔飘逸洒脱、遒劲有力之势融入绘画,所写老枝铁柯,枯藤芳草,使转有力。其笔墨运动中丰富而微妙的表现力,正是得力于他对行草、篆籀的多年体悟。书法的造诣及引书入画的实践,表明他对笔墨文化内涵和表现语言有独到的理解。
    作为画家,于希宁很看重诗,他的诗常常是绘画的必要补充,“在这方面我从寻意到受益,从立意到创意,丰富心灵,迁想妙得,从突破前贤思路到突破自己思路,诗对我恩惠特多”,他如是解释。诗是人生之必需,故时常吟哦,并于历下结诗社以会友,影响了一批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为弘扬中国文化做出努力。《于希宁诗草》汇集的300多首诗,包括题画诗、游记诗等,多以独特的眼光观察景物,以诗人的情怀吟咏成章。他以诗词题画,抒情写意,寄怀言志,诗与画获得了完美的统一。
    在篆刻方面,于希宁早年之学篆,得力于乡贤陈介祺之《十钟山房印举》,又深得吴昌硕弟子诸乐三的真传。求学期间选取昌化、青田、寿山等石五百余方,日夜操刀孜孜不倦,对秦代古玺、汉官私印作过广泛研究。所治之印,刀法纯熟,古朴大方,曾得到诸多印学大家的肯定。他曾先后为黄宾虹、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黄永玉等大家治印,《于希宁手拓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是他亲手拓得宾虹先生所藏秦玺汉印58方,成为印学界研习篆刻及探讨古文字的重要资料。
    于希宁于画史、画理、画论方面亦深有研究。1955年至1958年他跟随俞剑华研习中国美术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他考察了鲁豫晋陕甘诸省,对石窟、雕塑、建筑、石刻、壁画做过深入研究,撰写出《北魏石窟浮雕拓片艺术》、《敦煌考察报告》、《永乐宫混成殿元代壁画考察报告》、《殷周青铜花纹沿革初探》等专业论著,为新中国的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1977年到2007年30年间,于希宁不辞辛劳在大陆各地及台湾、香港,以至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地举办画展和讲学,先后撰写了《论画梅》、《于希宁诗草》、《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等多种著作,还有《从中国画的用笔谈起》、《构图中的辩证法》等十几篇专业论文,以及《于希宁画集》、《写意画花》、《牡丹画谱》、《于希宁画辑》、《于希宁画选》等几十部教学画册和大型专业画集,在教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做了许多有益的事。
    作为学者,不仅要具备为人称道的创造精神和专业技能,还要有垂范社会的思想和精神。于希宁律己以严,待人以宽,既重视画内功夫,又重视画外修养。他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大千造化的神奇灵秀,以及画家的精神意念融会一体,即“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让画之魂、人之魂、国之魂一体化,让艺术作品成为塑造、弘扬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气质之美的载体。他的梅花老枝纷披,生意盎然,具有昂扬不坠的力量,是他体会的民族气质的集中呈现,也是一个学者型画家风范、骨气、意趣以及个性禀赋的图像化表达。(王文章  此文为“于希宁艺术文丛”总序,编发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