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暑假是多读书、读好书的难得机会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于维涛 参加讨论

    读书之重要,关乎生命、关乎生长、关乎精神、关乎希望。暑假是多读书、读好书的难得机会,校长当阅读经典,为做一名有担当的学校发展“引领者”作充足的准备。
    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就有什么样的理念与行动。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苏秦为功名而读书,凡此种种,折射的是不同个体读书的精神动力。正能量的精神动力具有正向性和积极性,催人奋进,使人向上。那么,校长读书精神动力何在?《大学》首章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指读书能够彰显内心的仁爱之心,升华个人的价值理念,弘扬光明的道德境界。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校长读书时间很少,即使有一点读书时间,也主要是阅读文件、教参、教辅,忙于应付各类检查、会议以及各种临时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经典著作。有的校长甚至连世界上曾有哪些教育名家也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导致他们的教育思想落后、贫乏、庸俗,甚至不端正,其深刻根源正是因其缺乏阅读经典及提升内在的精神动力。校长承担着为国育才和引领师生成长的重要使命,应具备认清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规律、统领学校发展、创造辉煌业绩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读书与学习,更离不开在读书中把握人生方向、感悟人生真谛,升华苟利国家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人格的对话、生命的影响。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校长职业的伟大崇高之处,就在于校长可以引领并影响一代又一代师生,从而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个别校长抱怨:“我们学校的老师不喜欢读书。”每一位校长代表着一门完整的课程,每一门课程即折射校长理想的人格。校长要想给师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校长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与“言传的引领”相比较,“身教的引领”效果更大。校长带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必然会激发师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崇尚知识、热爱读书风气。这也是新常态下,成为一名称职校长乃至优秀校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那么,校长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习总书记在阐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道德资源,人类文明成果凝结着世界各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应成为我们教育理念的丰厚滋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把世界上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作为学校的课程,作为校长读书徜徉的世界。历史上学贯中西、成一家之言、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大师,都是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文理密察并站在巨人肩上的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具备集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于一身的知识结构及将各类知识内化融合的智慧,才能触类旁通、有所建树、引领时代潮流。联系目前教育存在的“浮肿病”和“多动症”,就是今天出现个“某某模式”,明天出现个“某某经验”,因为没有思想和理论的精神之基,这些模式和经验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棵大树,根深才会叶茂,校长教育思想的“根”就是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就一般情况而言,建议读下列三类书籍:一是作为时代精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二是做好校长工作必需的各种书籍;三是中外优秀文化类书籍。需要指出的是,世界最优秀的书籍,体现出持久的理性和睿智。经典名著在任何时期都具有一定启发性,苏格拉底的对话教学、启发教学,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人类的优秀文化宝藏浩如烟海,在假期弥足珍贵的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读书效果,阅读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陈寿《三国志》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巧若拙,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国古代传统读书法典型代表朱子读书“六条”,到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读书有法、读无定法。每位校长其文化背景、个人经历、风格习惯不同,用哪种方法有效,不能一概而论。但需要做好三个结合,即读书与反思、读书与实践、读书与修养相结合。读书更是贵在日雕月琢、持之以恒,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这也是古今成就大事业的不二法门。这些年来,遇到很多校长,他们开始时决心很大,行动也很积极,购买了大量书籍,可是到最后能够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滴水石穿读书的却不多。“听起来心动、做起来摇动、长期以后不动”成为部分校长读书的真实写照。
    所以,校长们应把读书当做暑期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动力、一种使命担当,在泛游书海中涵养人格,铸建校格。(于维涛 作者系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20日第3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