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汉语学习》2013年第2期 张娟 参加讨论

    2.1.3由构式内涵引发的构式语法研究范围的讨论 
    构式义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一特征涉及到“张三吃苹果”这样的结构是否是构式这一问题。Goldberg 在后来的论述中又补充到,如果由于高频使用,即使语义是透明的、可预测的,也是构式。王黎(2004)、陆俭明(2008)把句子分为符合人类一般规律的句子,和不符合人类一般规律的句子。前者的构式义没有后者的构式义容易感知,但是不容易感知不代表否认这种构式义的存在,并进一步认为这个构式的语义是“表示事件”。这个问题看似一个研究范围的问题,实则是一个理论建构的问题。如果把这类“主一动一宾”结构看成构式,其结果就是激进构式语法。Croft(2001)的激进构式语法是因为苦于没有一套句法概念可以适于描写所有语言,基于类型学视角提出的,具有其理论意义。那么在汉语的语法研究体系中是完全摈弃传统的术语概念,用构式语法对汉语进行新的系统描写,还是让构式语法“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国内没有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论述的研究,但是从具体研究中能窥见研究者的态度。刘丹青(2008)通过对“结构可分解程度”不同的两类“连”字句的分析,认为易分解的结构适合采用“成分模式”③解释,而越难分解的结构其整合度越高,则适合采用构式分析法,即赞同有所不为的观点。陆俭明(2008)对存在构式进行分析时,论述到存在句中的施事、受事是潜在的语义关系,存在构式凸显的是“存在处所”和“存在物”的语义关系。这一分析,既突破传统的“成分模式”解释,同时又避免激进化的态度,即可以用传统句法分析法解决得很好的问题则没有必要采用构式分析法。张伯江(2000)认为,Goldberg的构式语法关注的仍然是论元结构,因此适合用来研究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表示移动、致使、状态变化的双及物构式、“把”字句、“被”字句,而不太赞同用构式理论来分析存在句和供用句。 
    2.1.4由构式内涵引发的构式语法研究对象的讨论 
    Goldberg认为,构式存在于语言的不同层面,只要是形式和意义(功能)的配对即可视为构式,而其形式本身是否可以再分解并不重要,因此语素也可视为构式。而Fillmore & Kay则认为,构式虽然具有整体性,但同时具有可分解性,语素不可以再分解,因此不能看成构式。大多数国内构式语法研究也持此观点。陆俭明(2008)明确论述到语素的形式是语音,而句法层面的构式的形式是词类序列或语义配置,若把语素也看成构式,构式定义中的形式内部各类别有本质性的差别。王望妮、孙志农(2008)引用Langacker(1987)的观点,认为虽然词法与句法“没有原则上的区分”,二者构成一个连续统,但是在这个连续统的两端存在着“性质不同的现象”(Evans & Green 2006),因此把语素看成构式忽略了词法和句法的区别。邓云华、石毓智(2007)认为,Goldberg“既混同了两种性质很不一样的语言单位之间的本质区别,也没有带来任何实际的研究效用,而是徒增混乱”。也有研究认为,构式研究单位包括语素是有充足理据的。陈满华(2008)从语素的意义不能从更小的单位音素音位推测得到进行了论述,指出Goldberg显然不认为单音素构成的语素是构式。 
    2.2关于“构式”的语义 
    构式语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提出构式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已有的构式推出。这一创新之处以及与构式语义相关的一系列语义问题,吸引了国内构式语法研究者的关注。各个语义问题讨论的充分程度也不完全一样,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与语义有关的问题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