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义结构的生成 意义核心生成后,需要吸引其他文本的响应,才能聚集能量,生成由意义核心和诸响应文本共同构成的意义结构。他文本对意义核心的响应主要有3种方式: 3.1 同义响应 当文本的意义(或潜势)与意义核心同义,就可响应核心,为其提供能量。如: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在“北风卷地白草折”“狐裘不暖锦衾薄”等文本的共鸣中,北地严寒的意义核心生成。但这一核心需要吸引其他文本,聚集能量,才能生成意义结构而稳定下来。诗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风掣红旗冻不翻”等文本与意义核心同义,因此可响应核心,帮助生成稳定的意义结构。 3.2 契合响应 有时,文本与意义核心不是根据同义,而是根据契合关系关联起来。如上例中“胡天八月即飞雪”“散入珠帘湿罗幕”“纷纷暮雪下辕门”“去时雪满天山路”等文本,虽重在写雪而没有直接写冷,但由于飞雪与寒冷在认知系统中的契合关系,它们依旧可以响应意义核心,帮助意义结构的生成。 3.3 赋义响应 诗歌语篇中,有些文本与意义核心没有显著的意义关联,它对意义核心的响应是因意义核心赋予了文本意义。如: (3)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文本“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没有明确的评价指向,与意义核心(巴蜀质朴落后,劝喻友人开启巴蜀教化)既不同义,又不明显相关。但在意义核心已生成的情况下,这两个文本被意义核心赋予民风淳朴、落后的评价指向,从而响应核心,为其提供能量。 4.意义结构的竞争 当语篇中同时生成多个意义结构,语篇意义就由这些意义结构的能量竞争决定。能量最大(得到最多文本响应)的意义结构决定语篇的整体意义,而其他结构或者消亡,或者融入语篇意义之中。 4.1 失败意义结构作为语篇意义的次要成分呈现。 (4)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僧。(李商隐《北青萝》) 意义结构(a):游山的宁和心境。共鸣巨涨落。文本:“残阳”“崦”“茅屋”“孤僧”“落叶”“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意义结构(b):对尘俗纷扰的厌倦。文本明示意义核心。文本:“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僧”; 意义结构(a)得到更多文本响应,决定诗歌的整体意义;结构(b)的响应文本少,竞争失败。但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兼容,因而结构(b)融入(a)中,成为诗歌意义的次要成分。整体意义生成为:诗人因厌倦尘世纷扰,登山访僧,感受到佛家生活的自然宁和而心向往之。 4.2 失败意义结构被语篇意义遮蔽。 (5)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值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意义结构(a):田家生活宁静自然。共鸣巨涨落。文本:“斜光”“墟落”“牛羊归”“野老”“牧童”“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意义结构(b):田家生活破败落寞。共鸣巨涨落。文本:“斜光”“墟落”“穷巷”“野老”“牧童”“荆扉”“雉雊”“麦苗”“蚕”“桑叶”“田夫荷锄至”; 意义结构(c):诗人的隐逸意向。对立巨涨落。文本:怅然吟诗,典故《式微》。 意义结构(a)和(b)是由相同文本中不同的意义单元共鸣生成的不同意义结构。但结构(a)不仅响应文本更多,而且文本“即此羡闲逸”直接明示了意义核心(a),因此在竞争中胜出,结构全诗的意义。结构(b)与(a)冲突,评价潜势被取消,意义无法呈现。 4.3 语篇意义由诸意义结构平列加和生成。 (6)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意义结构(a):月光温柔。像似巨涨落。文本:“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意义结构(b):由月引发沧桑之感。典故巨涨落。文本: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意义结构(c):情人对月相思之情。典故巨涨落。文本:李白《越女吟》; 意义结构(d):怀念好友。共鸣成义。文本:“忆山阴崔少府”“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此诗以月为题,四个意义结构分别指向4种评价意义,除结构(d)得到诗歌标题的响应而能量略高,诸意义结构在能量上没有显著区别。诗歌意义在“月”连结下,由四个意义结构平等加和生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