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篇意义的自组织生成——耗散结构理论观照下的互文语篇分析(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修辞学》 殷祯岑 参加讨论

    2.意义核心的生成
    语篇的意义核心都是在文本互动中自组织生成的。但在语篇层面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语篇呈现文本,形成能量差,促使意义核心巨涨落在线生成;一种是语篇运用文本或语言手段明示已生成的意义核心。
    2.1 意义核心的在线生成
    1)对立巨涨落
    当文本之间形成强烈的意义反差,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差,导致文本对流,生成意义巨涨落。如:“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前两句表征沙场豪迈,意气风发的积极评价,后两句构建惨淡恐怖的情境,附带消极的情感评价。两个文本集合之间形成意义反差,使新的意义核心——生死荣衰的悲凉情感在文本的对流中成势。
    2)共鸣巨涨落
    当多个文本在某一意义潜势上形成一致或契合关系,这些文本就发生共鸣,带来意义能量的增加,从而加大共鸣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能量差。以共鸣意义的突显为特征的意义巨涨落就此生成。如上文提到的《山居秋暝》,诗中的意象文本各有很多评价潜势,但大多数文本如“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松”“竹”“莲”等都有自然、空灵这类评价意义,引发文本共鸣。诗歌的整体意义就在共鸣文本与其他文本的能量差中生成。
    3)非常规巨涨落
    当文本构建的情境事件或文本的表达方式是非常规的,文本和认知常规之间即形成能量差和对流,导致意义巨涨落的生成。如:“江流天地外”,江水不可能流到天地之外,文本因其建构的情境事件不合常规而形成与常规状态的能量差。文本对流导致对江水为什么会流到天地之外的不同解答。主体带入自己的逻辑经验对诸解答进行验证,选择:江流宽广,与天地连成一片,好像流到天地之外一样。这一解释因符合主体的逻辑经验而得到能量支持,生成为巨涨落。同时,主体经验的带入使感性评价伴随情境的构建产生。同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使用不合语法常规的表达方式与认知常规形成能量差。主体将认知经验带入情景意义的建构中,使春绿像波涛一样随风扩散的情境与相应的情感评价同时生成。
    4)像似巨涨落
    彼此具有像似关系的文本因分属不同的认知域形成能量差和对流,意义巨涨落在两者的反差和像似关联中生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和“游子意”,“落日”和“故人情”具有像似关系,由于它们属于完全不同的认知域,共现之后产生能量差,发生能量对流,意义核心在对流中成势。
    5)预设巨涨落
    当文本与文本所预设的其他文本形成对立关系,两者之间就可形成能量差和对流,生成意义核心。如:“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通过“无”和“空”,语言符号同时表征了两个文本:我没有办法,只能回乡隐居;以及其暗含的预设文本:(我希望)我有办法。两者对流生成能量巨涨落,主体认知经验的带入使无奈落寞的情感评价在对流中成势。
    6)典故巨涨落
    典故文本往往自身具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结构,有序程度高,在异质文本混杂的语篇空间中常具有意义框架的功能,易于将周围文本吸纳到自身之中。因此,典故文本的凸显可与系统平均状态形成能量差,生成意义核心。如:“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经·式微》作为著名的隐逸诗篇,其有序意义在文本互动中容易占据中心位置,将其他意义元素纳入自身,从而生成诗人表达其隐逸意向的意义核心。
    2.2 意义核心的明示生成
    语篇明示已生成的意义核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语言符号构成评价性文本明示意义核心。如:“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兰叶”“桂华”两个意象文本具有多种评价潜势,即使经由“春葳蕤”“秋皎洁”的限定和文本共鸣,还是无法确定具体的意义指向。故语篇用“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明示主旨,将两个文本的评价意义指向欣欣向荣的生机,使意义核心得到明确。二是运用非文本性语言手段明示意义核心。语言符号是否构成文本要看它是否表征了完整的意义内容(客观事件+主观评价)。如:“岩扉松径长寂寥”,“寂寥”概括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但它并没有表征完整的意义内容(因何而寂寥),因此不是作为文本,只是作为语言手段概括指称已生成的评价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