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 在1510个北京话词语中,名词712个,占了总数的近一半;从音节形式看,这些词语除“本儿、当儿、今儿、谜儿、妞儿”等少数儿化词外,几乎全部是复音名词,其中三音节以上的词语就占了30%多;从语义看,这些口语名词的语义类型丰富,从衣食住行到鸟兽鱼虫,从指物名词到指人名词,从具体名词到抽象名词,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清末民初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如:饽饽、倭瓜、波棱盖儿、胳肢窝、镏子、胰子、刷牙子、马褂儿、炕几儿、自来火、茶卤子、老鸹、檐蝙蝠、蝎虎子、跩窝、茅房、街坊、力把儿头、根儿里、年头儿、嘻和,等等。 在这些口语词中,有两类比较典型。一类是时间名词,如:今儿、今儿个、昨儿、昨儿个、明儿、明儿个、前儿、前儿个、晌午、年下、黑下、伏天、起根儿、早起、大清早起、一清早起、先头里、一会子、赶明儿、末末了儿等,这些地域色彩鲜明的口语词大多仍保留在今天的北京方言中。另一类是“洋”类词语,如:洋布、洋操、洋刀、洋车、洋灯、洋馆、洋行、洋火、洋取灯儿、洋货、洋蜡、洋钱、洋琴、洋商、洋烟、洋药、洋衣、洋油、洋广杂货等。这些词语出现以后,很快就成为全国通用语,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深受外来经济和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