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10)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京)20 李蓝 参加讨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只就北京话古入声字的文白异读来立论,讨论其文读与白读的来源,有一定的片面性。
    靳光瑾、高晓虹、耿振生等人引用《中原音韵》等近代韵书来讨论北京话古入声字的文白异读,理由主要有两条:(一)北京话早期是边缘型方言,其文读音必然受洛阳、西安等权威方言的影响;(二)北京话古入声文白异读的两种读音形式在《中原音韵》中已见端倪。
    从这个角度讨论北京话古入声的文白异读必须有两个前提:(一)现代的北京话与元明时期的北京话一脉相承;(二)《中原音韵》是现代北京音系的直接来源。事实上,这两个前提均存在重大疑问,详说见俞敏《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周围方言的影响》(《方言》1984年第4期)和林焘《北京官话溯源》(《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北京官话区的划分》(《方言》1987年第3期)。根据俞、林两位的意见,现代北京话和明代同属“大河北话”的北京话不是一回事。根据林焘先生的意见,现代北京话的直接来源是清初入关的满汉旗人带来的“东北话”。
    讨论北京话时不能把哈尔滨等东北方言置之不顾。从文白异读类型,古入声字的分派方式,四声调型,基础词汇等方面来看,哈尔滨话,以及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汉语方言与北京话都比较接近。那么,有关北京话的结论是不是也适用于哈尔滨话?
    根据尹世超的意见,哈尔滨本为阿什河与松花江交汇处的一个小渔村。(34)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东铁路通车,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立滨江厅之后,哈尔滨才开始向城镇化发展。从哈尔滨的这种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显然不宜把成书于1324年的《中原音韵》视为哈尔滨话的直接源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