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ygier等人的分析方案很细腻,也很有见地。但是该理论把发生条件完美的可能性内在地与表示预言关联起来限制了其分析能力,因为预言仅是条件句应用领域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预言并非总是用will提示,如: 例(10)中,尽管没有will的提示,被恐吓的人毫无疑问会得到“if not P,not Q”的含意。另外,条件完美往往能读出only if P或者only if not-P(如10c)的意思,但是心理空间理论中没有only的地位,是因其不需要还是有其他原因,Dancygier等人没有进一步论述。 综上所述,无论语用学理论还是认知语言学理论,都没有充分解释条件完美的允准问题,没有说明什么样的条件句才能允准条件完美。只有明确了哪些条件句能允准条件完美,才能讨论允准条件完美的条件。 3.条件完美的基础 自然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说的,不是一个纯逻辑问题(王还1989)。所以,单纯从语言的形式特征入手研究条件完美的机制具有内在局限性。我们认为,条件完美是以其概念内容为基础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1 条件构式 自然语言的条件关系是句子内容在事理、心理上的关联,不是单纯的命题真值上的关系。例如,“if P,Q”的真值条件意义之一是“P为假但Q为真”,另一意义是“P为真Q也为真”。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我们发现无论P为真还是假,只要Q是真的,“if P,Q”就是真的。如: 这种真值条件意义与日常语言表达的意义相去甚远:既然“不管你是否修剪草坪我都要给你5美元”,那为什么还要提到“如果你修剪草坪”这个条件而不直接说(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