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唐代“取士文学”研究——唐代制举试策的形式体制(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陈飞 参加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唐代制举试策的形式结构可列为表二。
    
    以上是一道制制举试策的形式体制情况,至于多道制制举试策的形式体制,大体可以此作为参照,进行分析和认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仅将分析结果制表如下(表三)(本表系据永昌元年“词标文苑”科之策问文及张说的相应对策文为例分析制作,全篇共三道策问文及三道对策文,俱见《文苑英华》卷四百七十七《词标文苑科□》。按题中“科策”原作“策科”,应系误倒,改正。题下原有小字注文:“永昌元年。”第2434页)。
    
    
    将表三与表二相对比,可以看到,表二所显示的形式结构表三亦大体俱备,但还不够“完善”:从整体上看,表三亦具有表二的主体结构,即表三的三道策问文皆具备问头、问项、问尾;其相应的三道对策文亦皆具备策头、策项、策尾。但在细部结构上,表三则有所缺略;而缺略的情况,三道不尽相同,依次趋于“完整”,而策问文的情况好于对策文。另外,这反映当时的多道制试策文,在细部结构上还不够完备和稳定。同时还可以看到,三道之间,在有些细部结构是“重复”的,如策问文中的起问辞、称制辞、礼重语、促对语等;对策文中的起对辞、应制辞、应对语、终对辞等,不仅是形式结构上的“重复”,内容意义上也大同小异,可以“简省”。实际上三道中的“缺略”部分,可能正是为了“简省”,“简省”后并不影响表达效果。故推测,制举试策由多道制改为一道制,很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唐代制举试策形式体制的情况大体如上,“大体”是说限于条件和篇幅,本文的考察广度和深度仍皆有限,既未能更多展示唐代制举试策文案例,也未能涉及形式体制的更多层面,故所得认识和结论有其局限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可以说,本文所分析揭示的,只是唐代制举试策形式体制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制举试策作为唐代取士文学首要文体中的代表之作,有其颇为严整的形式体制,其体制化程度或许不能与试诗、诗赋的“格律”等量齐观,但也达到相当的高度。这样的形式结构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自汉以来长期“以策取士”自然和自觉的体制性作用的共同结果。形式体制(内容体制亦然)对“考—试”双方都有规定的一面,同时也有便利的一面;唐人在具体实行中,既有一定的体制规范,又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故严整之中仍富于灵动与活力。这样的形式体制,对于后世试策,甚至对后来的“八股文”也有一定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