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各类唐代试策文本,以制举的体量最大,“全篇”(“全篇”及“残篇”、“全道”、“残道”等,是描述现存唐代试策文本的术语。就“篇”而言,“多道制”(下及)制举试策,若以三道为常例,则其一人一次(科/场,下同)所试之全部三道策问文与对策文皆完好俱存,即为“全篇”;否则为“残篇”。就“道”而言,若其策问文与对策文俱存完好,谓“全道”,否则为“残道”。“一道制”制举的“篇”与“道”同)也最多。目前所见约有67篇,共约11.7万字(含“多对同问”的重复部分)(本文关于现存唐代试策文本的统计数据,均为电脑统计之字符数,计标点符号,不计空格,取其整数。“多对同问”是指同时(科/场)试策的多人对策所对的策问相同,形式多篇策问文相同、对策文各异的试策文本,在统计总量时一并计入,故其策问文属“重复”统计,共约0.5万字),加上近4万字的“私试策”,总共约16万字。虽然远多于进士试策(约2.3万字)和明经试策(不足0.4万字),但相对于唐人实际制作的总量,也只是极少的部分。其概况略如下表(表一)。 表中的前期、后期以开元九年为界。因情况复杂,其统计数字未必完全精确,但可以见其大概:从“道制”上看,前期篇均1.8道,后期篇均1.1道。但这个数据是就广义制举(唐代制举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前者指天子为获得某些“非常”人才及其策略而专意“临时”下诏、设科考试;后者其他参照制举处理的取士,如进献文章或著作之类。详见拙著《唐代试策考述》,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统计的,而且是将“全篇”、“残篇”、“全道”、“残道”一并计入的;也就是说,前期的篇均1.8道并非实际的足数(应更高);后期若只就严格(狭义)统计,则篇均1道,这表明唐代试策的道制确有“前多后一”的变化,开元九年则是重要的分界标志。从“篇幅”上看,前期共39篇,篇均1237字;后期共28篇,篇均2456字,后者较前者篇均多出1219字。最长全篇:前期为3689字,后期为6609字,较前者多出2920字。最短全篇:前期1464字,后期1805字,较前者多出341字(应加说明的是,统计中,暂将现存前期的一道、二道、三道、五道皆视作“一篇”,故所得篇均1.8道并非实际的足数;若按3道计,则篇均2097字,与后期相差不大)。从“道幅”上看,前期共69道,道均699字;后期共32道,道均2249字,多出前者1 550字,为其3倍多。最长全道:前期3689字,后期6609字,较前者多出2920字。最短全道:前期311字,后期1805字,较前者多1494字,约为其6倍。这些是就广义制举所作的统计,若只就狭义制举统计,悬殊不会这么大。而后期狭义制举为一道制,道幅等于篇幅,不可与前期的道幅相提并论。然则这些数据显示,后期的体量较之前期有长足的发展,但也有例外。如前期最长篇(开元七年《文辞雅丽科》策问与彭殷贤的相应对策)3689字之多,而后期(建中元年《直言极谏科》策问与姜公辅的相应对策)仅1805字,前者反多出1884字。故“前多后少”只是整体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就策问文与其对策文的体量比例看,前期道均209:789,相差580字;后期490:2825,相差2335字,可见后期体量的增长是策问和对策的双增长。但也有个别例外或“错位”情况,如前期最短策问(天册万岁二年《封神岳举贤良方正》之第三道)80字,而最长(彭殷贤)对策3387字。后期最短策问(广德二年《贤良科》)275字,而最长对策(大和二年《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刘蕡所对)6052字。又如前期最长策问(神龙三年《贤良方正科》之第一道)397字,最短对策(垂拱元年《贤良方正科》吴师道所对第三道)246字;后期最长策问(贞元元年《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660字,最短对策(开元十四年《贤良方正科》尹畅所对)1234字。但普遍情况是对策文长于策问文。 还有两组数据值得注意:一是在一科(次)试策中,多道策问文之间及其相应多道对策文之间的体量对比(仅限于前期)。如:光宅二年《贤良方正科》的五道策问,道幅依次为92、180、129、243、273;绝对(最长与最短之间)道差181字;平均道幅183字;最小负差(少于平均道幅)-3字,最大负差-91字;最小正差(多于平均道幅)+60字,最大正差+90字;最大差比(相对于平均道幅的最大少于和最大多于)为-50%和+49%。相应的(吴师道)五道对策,道幅依次为472、312、246、282、332;绝对道差226字;平均道幅329字;最小负差-17字,最大负差-83字;最小正差+3字,最大正差+143字;最大差比为-25%和+43%。由此可见,多道策问文之间,最长者与最短者的体量相差很大,约为3倍;多道对策文之间,最长者与最短者的体量相差也不小,约为2倍。这意味着各道之间的体量差距大小,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似乎并无严格限制。但各道与平均道幅之间的差距却不大,最小者接近或等于平均道幅,最大者也不超过平均道幅的一半。策问文(其中三道短的)道均少于平均道幅27%;(两道长的)道均多于平均道幅41%;对策文(三道短的)道均少于平均道幅15%;(两道长的)道均对于平均道幅22%。可见不论是策问文还是对策文,其体量皆保持大致均衡,不能出入过大,应是有大致的惯例或规范。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多道制试策中,兹不多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