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原始婚俗对礼的颠覆与春秋恋歌的狂欢化倾向(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 韩高年 郭香 参加讨论

    (二)春秋春社情歌主题的狂欢化
    春社具有狂欢化倾向,这也导致了春社情歌主题的狂欢化。巴赫金认为:“生活,作为一定的行为、事件或感受的总和,只有通过意识形态环境的棱镜的折射,只有赋予它具体的意识形态的内容,才能成为情节、本事、主题、母题。”(18)这就是说,作家的艺术思维、心理状况决定着其作品把握生活素材的视角。在狂欢生活中,“对文学艺术思维产生异常巨大影响的,当然是加冕脱冕的仪式”。具有狂欢节性质的春社对于参与者的对歌活动来说,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在春社歌会中,作为相互邀约、互通款曲之手段的歌谣,因为歌者艺术思维的狂欢化而体现着狂欢的主题。正如尼采所描述的祭祀酒神仪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春社中的脱冕和加冕表现为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第二个世界:“此刻,奴隶也是自由人。此刻,贫困、专断或无耻的时尚在人与人之间树立的僵硬的敌对的藩篱土崩瓦解了。此刻,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每个人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款洽,甚至融为一体了。……人轻歌曼舞,俨然是一更高共同体的成员,他陶然忘步忘言,飘飘然乘风飞扬。他的神态表明他着了魔。就象此刻野兽开口说话、大地流出牛奶和蜂蜜一样,超自然的奇迹也在人身上出现:此刻他觉得自己就是神,他如此欣喜若狂、居高临下地变幻,正如他梦见众神的变幻一样。人不再是艺术家,而成了艺术品:整个大自然的艺术能力,以太一的极乐满足为鹄的,在这里透过醉的颤栗显示出来的。”(19)《国风》恋歌主题的狂欢化表现为以“适愿”、“娱乐”、“疗饥”、“聊慰”等为关键词的对常态婚恋规范的颠覆性主题的表述。如《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中的“东门”即郑国都之东门,或以为春朝朝日之所。由《陈风·宛丘》来看,东门之地实为祀高禖之地。(20)这个痴情的男子看到的“有女如云”、“有女如荼”就是仲春祭高禖时男女相会的场面,只是他还站在日常生活与这个节日的分界线上旁观,所以有“匪我思存”之叹。然而最终这位男子还是选择了“缟衣綦巾”的女子,(21)在与其欢娱中完成了暂时的脱冕和加冕之中。在他的歌咏中,表现了狂欢与日常的对立并存,以及身处其中的主体的边缘化心理。再如《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郑《笺》:“蔓草而有露,谓仲春之月,草始生,霜为露也。《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欧阳修《诗本义》:“男女婚聚失时,邂逅相遇于田野间。”诸家解说都与诗中的“野合”、“适愿”也即性欲的满足相吻合,说明这首诗的狂欢主题。此外前文所引的《溱洧》、《桑中》等诗也反映了在春社中当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的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就是狂欢化。
    还有一类诗,在主题方面也属于春社狂欢,却表达了未能如愿的痛苦。如《陈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闻一多认为此诗是“荷塘有遇,悦之无因,作诗自伤”。此类诗可谓是狂欢化主题的变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