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子》人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传统史学对人名研究相当重视,因为人名关系着古史、世系、族氏等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条贯史籍的重要线索。故而传统上的人名研究,多依附《汉书·古今人表》,重点在于搜罗古史资料;或多依附《左传》,考证国别、族氏,辨析人名用例。至于诸子之学,这方面的成果则主要在考证孔子弟子名籍;而道家古籍恍惚难辨,针对性的研究略显不足。 《庄子》多用寓言的写法,使历代学者对其中人物的真实性普遍怀疑,因此对《庄子》中的人名,历来研究并不充分。只有《汉书·古今人表》出于人物品鉴和道德评判的视角,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史料的真实性③,方才使用了一些《庄子》中的古史和思想史材料。《汉书》及《人表》的注家,随之补充材料、校读异文,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见王利器、王贞珉《汉书古今人表疏证》。此外对《庄子》人名的研究则分散保存在注疏中,主要存于《经典释文》和成玄英疏。大多数注《庄》者更加关注义理,《释文》和成疏却在名物考证上有所用心,多存古注。不过后者受道士身份所限,容易过度阐释。 近代以后,出现了俞樾《庄子人名考》④和潘雨廷《庄子人名释义》⑤两篇专论。俞樾另著有《楚辞人名考》⑥及《春秋名字解诂补义》⑦,对于如何整理研究先秦古籍中的人名,他有着广阔的视野和通盘的考虑。俞樾的考证在汉唐旧说和现代学术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清人注《庄》之集大成者,如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都对此书相当重视、大加引用。至于潘雨廷文,重点是以人名贯穿《庄子》的脉络线索,并统计主要人物出现的位置和频率。 当代针对《庄子》寓言的文学研究,以及针对古汉语专有名词的语言学研究,实际上已经涉及了这个领域,但深度和广度都有不足。出土材料中的人名比较丰富,但目前整理最为系统的当属金文人名与族徽,而它们与诸子书的覆盖范围存在较大差异。近出的简帛文献,时有方术、世系、文书内容,其中屡见人名,与此相关的考证则往往能与《庄子》互相勾连,欠缺之处则在于零散。人名研究容易失之于材料分散,我们期待对此全面整理和考证,而这正需要我们今后的努力。 二、《庄子》人物的世系与族氏 近年上博楚简《容成氏》公布,简文开篇与《庄子·胠箧》中古帝系统相近,《庄子》中的古史人物成为关注焦点。《庄子》中颇多古史人物,所涉之人却与其他古籍大相径庭,学者多以为不可信。但《庄子·寓言》篇自称“重言十七”,《释文》便解作“引重之言”,上博简也证明了《庄子》的引重有所本,未必合乎史实但却反映了某些普遍流传的观念。但我们使用这些资源时,有一点需要谨慎处理:古史人物除《胠箧》成系统之外,大多零散分布,《庄子》对于他们的态度,存在一定内部差异。古史叙述摇身一变,便可以表达不同的效果:《胠箧》这一类叙述是站在当时的时间点追溯上古,旨在追慕理想化的“至德之世”;另外一种古史叙述则历数从古至今的人物,旨在批判“道”的衰落与时代的沦丧。前者对古史人物的评价是正面的,后者为反面,二者都是对历史的建构。表1⑧对古史人物进行了统计,如果对照原文,可以看到:在内篇中,《逍遥游》和《齐物论》所引的彭祖、黄帝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典范,但至少是长寿与智慧的象征;《养生主》等三篇中的古史人物则是值得追慕的典范人物,只有混沌有些特殊,作为典范终因“日凿一窍”而破坏致死。《胠箧》所代表的外、杂篇中的“无君派”抨击儒家标榜的“圣人”,便追溯至三代以上,对上古人物给予了至高的肯定,《马蹄》亦是如此。外、杂篇的“黄老派”实际上是兼综儒法的支派,其中对古史人物乃至黄帝都毁誉参半,其中《在宥》、《天运》、《缮性》三篇建构了世道沦丧的历史叙述,而在这个叙述中的燧人、伏羲、神农及黄帝,便都是被批判的对象,其余篇章则不然。“述庄派”旨在传承内篇,与内篇呼应最多,在古史人物的使用上也与内篇相似,没有对历史进程的批评,这些篇目中的古史人物或许没有尽善尽美,但仍然表现出了正面的形象。 至于《庄子》中的春秋战国人物,有些可以考证出国别和族氏,这对于理解《庄子》的创作背景,以及考证春秋战国的家族脉络,都有一定益处。如《养生主》有公文轩,俞樾考证公文氏为卫国大族,公文轩当为卫人;又如《山木》有北宫奢,《释文》引李颐云为卫大夫,北宫氏在卫为大族,《古今人表》有北宫文子。不过相比之下,对思想史价值更大的,当属鲁国的颜氏。 《庄子》中颜氏人物所占的分量,实在不容忽视。儒家的颜回,在《庄子》中令人惊讶地出现了14次⑨,要知道老子全书中才出现16次。颜回的形象大多出现在内篇和“述庄派”篇目,此外还有“黄老派”的《天运》1次,以及晚出的《让王》、《渔父》、《盗跖》共4次。有些颜回故事,其中的概念甚至对道家心学相当关键:如内篇中2次出现颜回,《人间世》中得悟“心斋”,《大宗师》中又入“坐忘”境界。《庄子》中另有鲁贤人颜阖,共出现4次,无独有偶,也是3次在内篇及“述庄派”篇目,1次在《让王》。内篇《齐物论》篇又有颜成子游,《释文》以为姓颜、谥成,而俞樾以为当为颜成氏。值得注意的是,王叔岷《庄子校诠》提出:“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颜成名偃字子游,假托孔子弟子之名、字耳。”⑩无独有偶,上博简中言偃之言,写法恰与颜回之颜相同(11)。颜成子游有可能是比附言偃创造出的形象。此外,杂篇“述庄派”篇目《徐无鬼》亦有悟道者颜不疑,吴人。如果算子游在内,颜氏4人22次出现,大部分出现在内篇与“述庄派”,这体现出了两部分篇目中特殊的思想倾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