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参见《清国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三册《地理志》卷24江苏省条,卷34安徽省条。其中江南是采取大江南概念,除了核心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八府及后来由苏州府划出的太仓直隶州八府一州地区外,还包括清代人的行政区域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两省地区。 (2)见苗丽、罗时进《论晚清语溪徐氏姐妹诗歌创作》,《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见徐茂明《论吴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学术月刊》,1997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杜甫.杜诗详注[M].仇兆鳌注.四库全书本. [2]杨载.杨仲弘集[M].四库全书本. [3]钟嵘.诗品[M].陈廷杰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4]胡晓明,彭国忠.江南女性别集(三编)[M].合肥:黄山书社,2012. [5]王英志.清代闺秀诗话丛刊[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6]舒芜等.近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7]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8]福建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清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9]黄秩模.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校補[M].付琼校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0]胡晓明,彭国忠.江南女性别集(二编)[M].合肥:黄山书社,2010. [11]胡晓明,彭国忠.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8. [12]蔡殿齐.凝香室诗钞[G]//国朝闺阁诗钞.清道光年间嫏嬛别馆刻本. [13]任兆麟,张滋兰.翡翠楼诗文集[G]//吴中女士诗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 [14]王贞仪.德风亭初集[G]//丛书集成续编(133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15]秋瑾.秋瑾全集笺注[M].郭长海辑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16]徐自华.徐自华诗文集[M].郭延礼编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 [17]吕碧城.吕碧城诗文笺注[M].李保民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8]徐蕴华等.徐蕴华、林寒碧诗文合集[M].周永珍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9]方东树.昭味詹言[M].汪绍楹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0]曼索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中国妇女[M].定宜庄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1]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22]赵晔.吴越春秋校注[M].张觉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6. [23]钱穆.中国文化丛谈[M].北京:九州岛出版社,2011. [24]郭英德.明清时期女子文学教育的文学生态论述[J].中山大学学报,2008,(5). [25]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6]周兴陆.女性批评与批评女性——清代闺秀的诗论[J].学术月刊,2011,(6). [27]卡伦·霍妮.女性心理学[M].徐科,王怀勇译.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28]朱光潜.谈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9]宋长白.柳亭诗话[M].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6. [30]陈去病.鉴湖女侠秋瑾传[G]//郭延礼.秋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