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鲁迅与盐谷温——兼及国民文学时代的中国文学史编撰体制之创建(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 赵京华 参加讨论

    而叙述上更趋严谨内敛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一样在书里书外透露出对白话文学之人民性的重视。如第十二篇“宋之话本”开篇曰:“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32]。而在与《史略》初版同年的1924年,鲁迅到西北讲《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其开场白中就更为明确地表示,中国的历史包括文学史也都在人类进化的过程里[33];第四讲中,则比较士大夫的创作而明确看重白话的文学,显示出鲁迅清晰的“平民文学观”:“至于创作一方面,则宋之士大夫实在并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平民底小说,代之而兴了。这类作品,不但体裁不同,文章上也起了改革,用的是白话,所以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34]
    以上,我们大致确认了盐谷温和鲁迅的著作,其在“国民文学”时代所建立起来的以平民白话文学为中心而循进化论之历史观建构文学史的基本特征。这在当时的确于文学史编撰体制上具有革命的颠覆性和开创性。尤其可贵的是,盐谷温的《讲话》没有遵循当时一般文学史以朝代兴亡为序阐述文学发展的惯例,而是采取了“横向阐明文学之性质种类”,即以文体类型为中心的阐释架构。也因此得以用全书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讨论戏曲小说,有力地彰显了最能代表“国民”精神的通俗白话文学,而为中日两国学界所瞩目。鲁迅的《史略》则直接以专史的体式,为历来遭到歧视甚至被打入冷宫的小说树碑立传,其形式本身就具有革命性。
    如前所述,诞生于1920年代前后的盐谷温和鲁迅的文学史著作,共同参与了全新的中国文学史编撰体制的建构。尤其是在小说史方面,他们更发挥了筚路蓝缕而开创科学的阐释架构之功。《支那文学概论讲话》共有六章,虽按照文体的分类分别阐述唐代以前的文、诗、词和元代之后的戏曲、小说,但有关每种文体的说明部分又可以视为独立的文体发展略史。例如,其最后一章的“小说”如果单独抽取出来,就是一部初具规模的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略史[35]。盐谷温在这部分以四节的篇幅按如下顺序展开论述:第一节:神话传说;第二节:两汉六朝小说;第三节:唐代小说;第四节:诨词小说。内容包括从早期的神话传说直到清代的《红楼梦》为止。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专史自然内容更为丰富细致,不仅在汉魏六朝古小说的钩沉辑录、唐宋传奇的收集整理方面功勋至伟,而且明清部分的论述一直延伸到清末的“谴责小说”,且以“通俗小说”概念统称之,显示出结构上的更加完整系统。但就总体的叙述结构与阐释架构而言,基本上与盐谷温的《讲话》相一致。这个阐释架构为后来中日两国文学史研究者所基本认可,并继承延续至今。中国有论者认为:盐谷温对中国古代小说脉络的描述“大的框架方面基本上是能成立的,因而它经鲁迅的补充与发展之后,一直到现在大体上还能被中国当今多数的学者所接受[36]。而我认为,鲁迅早在接触到盐谷温的著作之前就已经确立起自己的小说史观,且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收集文献史料,故两者的关系并非鲁迅“补充与发展”了盐谷温,而是殊途同归共同建构起了中国小说史的阐释架构。
    那么,既然盐谷温的《讲话》是“横向阐明文学之性质种类”的“概论”,而鲁迅的《史略》是小说的专史,他们在具体的阐释方法和立论观点上当然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史料考证方面,鲁迅采取的基本上是目录学的方法,又因为长年积累而具备了深厚精湛的考据功夫。所以,胡适在《白话文学史》“引子”(1928)中,对盐谷温于小说史料发现上的功绩做出肯定的同时,尤其强调“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省无数精力。”[37]后年,在致苏雪林的信中,更重提“抄袭”旧话而为鲁迅辩护:“通伯先生当日误信一个小人张凤举之言,说鲁迅之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身不忘此仇恨!现今盐谷温的文学史已由孙俍工译出了,其书是未见我和鲁迅之小说研究之前的作品,其考据部分浅陋可笑。说鲁迅抄袭盐谷温,真实万分的冤枉。盐谷一案,我们应该为鲁迅洗刷明白。”[38]公平地讲,鲁迅的考据确实精湛,但盐谷温的著作受到叙述体式的制约,显然重点不在考据而在对各式文体的论述方面。反过来讲,鲁迅在论述上的过分严谨内敛,也使我们在理解他的《史略》时不得不常常去参考《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等别的文章。但总之,这是两人著作的主要差异点。
    同样源自小说史叙述体式上的制约,鲁迅和盐谷温的著作还有以下不同,这不同也即各自的特色所在。一,鲁迅的小说史注重小说本身的历史变迁和小说之外社会文化沿革的叙述,具有明显的“小说史意识”。中国学者鲍国华认为:盐谷温著作的小说部分,其史的意味不突出,“这并不是盐谷温的眼光或学养不足造成的,而源于该书著述体式的制约。”“鲁迅的小说史意识表现为:以小说发展的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小说类型的递变为线索,用类型概括一个时期小说发展的格局与面貌。……这是鲁迅与郑振铎及盐谷温等人在‘小说史意识’上的重大区别。”[39]我完全赞同鲍文的观点,而且要进一步强调鲁迅拥有鲜明独特的进化论史观,他既看到了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更注意到中国历史进化的两种特殊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40]鲁迅看到中国历史进化的缓慢,因此他尤其注意小说史背后各种社会、文化、心情的复杂因素如何推动或者阻碍小说的发展,这是盐谷温的著作所不具备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