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清时期女性诗文集在东亚的环流(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伯伟 参加讨论

    二、采访
    自明正统十四年(1449)倪谦出使朝鲜,与朝鲜文臣多有诗文酬唱,朝鲜方面将这些作品编纂成集,刊行于世,终于《癸酉皇华集》(1634年刻),形成了近两百年明鲜之间的诗赋外交传统,这就是现存的二十五种(一种不完整)《皇华集》(16)。这些书通过不同途径传入中国,也为中国文人所阅读,并且引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许筠《丙午纪行》四月一日记录了朱之蕃的一番话:
    在北京见《皇华》旧刻,如李荇、郑士龙、李珥俱有集乎?……近观柳老(当指柳成龙)之作,圆转婉亮,有胜于前人也。贵国人诗,可速缮写以示。(17)
    此事发生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从这段话中不难发现,中国文人在北京就可以看到《皇华集》,由于对此类文献的阅读而引起对朝鲜人诗的兴趣,因此,到朝鲜后就自然生出收集、采访的愿望。这不只是朱之蕃的个人兴趣,实际上也代表了当时一批中国文人共有的想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宣祖二十五年(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倭乱”后,明军出兵援朝,为之收复故土,军中韩初命、吴明济、汪世锺、蓝芳威等人,都怀有采访朝鲜诗的心愿,就不难理解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两部《朝鲜诗选》和一部《朝鲜诗》。
    最先编纂成帙的是吴明济的《朝鲜诗选》,据其自序,丁酉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随军援朝,次年在义州向李文学等人“访东海名士崔致远诸君集”,“有能忆者,辄书以进,渐至一二百篇”;至汉城,“馆于许氏,许氏伯仲三人,曰葑、曰筬、曰筠,以文鸣东海间。葑、筠皆举状元,筠更敏甚,一览不忘,能诵东诗数百篇,于是济所积日富。复得其妹氏诗二百篇。而尹判书根寿及诸文学亦多搜残篇,遂盈箧”;其后又“馆于李氏,李氏,朝鲜议政德馨也,雅善诗文,济益请搜诸名人集,前后所得,自新罗至今朝鲜共百余家。披览之,凡两月不越户限,得佳篇若干篇,类而书之”。(18)此书之编成,完全得自于其本人在当地的采访。
    又有蓝芳威《朝鲜诗选全集》,和吴明济不同,他的采访对象不是文学名家,而是民间百姓。由于语言不通,他或是通过“译人”,即翻译;或是凭借“楮颖”,即纸笔,尤其是后者。“即马圉重厮(蓄马者和杂役)亦工点画”,“士多通诗,以至于方之外,梱之中,在不乏人。初不以靺鞈士于翰墨寡所短长,时诣军幕,以诗相投赠,或以其国中所为诗交出而传示。久而益亲习,煦若家人情”;“自忘疎陋,亲为订选,共得诗如干,厘为四部”(19)。吴知过序言亦称,“(蓝公)首尾在朝鲜者几三年,得朝鲜投赠诗及士女自所为诗几数百篇,皆不辞手录,而亲为选订”(20)。但此书编成于吴书之后(吴编刊刻于万历二十八年,蓝编刊刻于万历三十二年),受其较大影响也是事实(21)。
    汪世锺(字伯英,参与者可能还有贾维钥)则编就《朝鲜诗》四卷,其书已佚,据徐《笔精》卷五云:“新都汪伯英,从万中丞经略朝鲜,集其国中古今诗四卷,俨然中华之调。”(22)则亦从此行采访所得者中编选。
    三部诗选的编者、眼光、采访对象不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突出女性创作,尤其是许兰雪轩,在三部书中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今本吴编共七卷,入选诗人一百十二名,诗作三百四十首,兰雪轩一人就入选五十八首。此书还入选了李氏、成氏、俞汝舟妻、赵瑗妾李氏等其他女性之作。蓝编八卷,收诗五百八十五首,兰雪轩一人就占两卷,诗作一百三十首,其地位之突出也十分明显。此外,还入选了新罗女王、赵瑗妾李淑媛、李氏、成氏、俞汝舟妻等。汪编虽不见,但从旁证材料可见,亦同具以上特点。如王同轨云:“蓟州贾司马、新都汪伯英选梓其中诗成帙,独许姝氏最多而最工。”(23)洪万宗亦指出:“近世蓟门贾司马、新都汪伯英选东方诗,独兰雪轩诗最多。”(24)如果注意到吴编本“同阅校正”者的名单,贾、汪两人皆名列其中,则其受吴编影响,突出兰雪轩的地位,也就很自然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